———读鲁迅《伤逝》有感
初读印象:贫贱夫妻百事哀,爱情被现实打败。
再读深思:两人的婚姻如果经济条件优越,生活无忧无虑,还会不会是这种结局?我想,也许一样,只是时间会拖久一些而已。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谁辜负了谁?谁背叛了谁?
或许读者会以为是涓生背叛了子君,连涓生自己也非常悔恨自责。他觉得自己没有责任心,诱惑了子君却又始乱终弃,导致子君在无爱的世界中早早去世。其实,如果涓生没有对子君说出自己已经不再爱她的事实,他们的爱情也早已经变质了,渐渐消失了。不捅破,也不过是名存实亡,婚姻里已经没有美好,只剩下尴尬和冷漠了。子君对涓生冷淡,涓生对子君也疏远。这不是一个人的错。
其实细想,其实是子君先变的。起初,涓生还是涓生,依然勤奋,向上,依然喜爱文学;而子君已不再是原来的子君,只专注于家庭琐事,养鸡养狗。文学离她越来越远。古人常说“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男耕女织”,这是完美婚姻的典范。总之婚姻爱情长长久久的秘诀应该是,男女双方志同道合的,志趣相投,有着共同的语言的,步调一致的。如果一个人前卫,一个人保守;一个人在跑,一个人总是原地不动,那肯定会拉开距离,最后即使不离婚,两个人也是同床异梦,相对无言。那无爱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勉强维持,对彼此都是伤害。涓生在与时俱进,而子君在思想上却大大落伍了。涓生爱的是热情,潮流,文艺的子君,当子君变成了一个小妇人时,他的爱消失了。
所以,即使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他们的婚姻还是会因为思想的不同步而破裂。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想当初她也是一朵花,被老公捧在手心里,后来丈夫事业蒸蒸日上,而自己却渐渐与社会脱轨,当起了浅薄的富太太,最终还是免不了离婚。
这个小女子是自己毁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这一点涓生没有看透,子君也没有看透。别人也没有看透。
好像是涓生负了子君,实际是子君负了自己。她曾说“我是我自己,谁也无法左右”那时多么潇洒,多么果断,多么勇敢。但是后来她忘了自己是谁,变成了一个男人的附属品。所以变得软弱,变得不自信。最后在冷眼中死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用在爱情婚姻上似乎也很有道理。
除了思想上的差距,子君对涓生的爱好像也被分散了,冲淡了。涓生不再是她眼里的唯一。她的眼里更重要的是狗啊,鸡啊。尽管生活已经捉襟见肘,涓生连饭都吃不饱,没有精力工作的情况下,子君依然宝贝着她的狗。涓生说自己的地位介于狗和鸡之间。可见内心的隐隐不满。后来,不得已涓生送走了狗,子君还怪罪涓生,使涓生感觉产生负罪感,渐渐不敢面对子君。这加深了他们之间的裂痕。
还有,两人的婚姻是典型的中国式离婚,因为了解而结合,因为不了解而分手。两人离婚的原因在于缺乏正面沟通。涓生就只会逃避,选择在外边游荡,拖延回家的时间;而子君只会委曲求全,极力讨好。两个人都没有坐下来面对现实,找到问题的根源,向彼此说出自己的想法。婚姻才仅仅一年,两人之间的隔膜就厚成了一度无法逾越的城墙。如果,两人能保持初心,尽管生活依然困窘,相信也能携手共渡。婚前那么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阻挠地没有使她们退缩,贫穷又算的了什么。
继续追究根源。子君和涓生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子君出身封建大家庭,从小生活优越,娇生惯养。结婚之后,依然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攀比,过着小资生活。这一点子君是没有变的。恋爱时,看到的只是对方美好的一面,对于缺点自动忽略不计。结婚之后,这些潜伏的问题随着时间暴露出来。
所以,爱情不应该是一时的激情,而应该是心灵上彼此契合,行动上携手共进。这样才的爱情才会保持新鲜,婚姻稳固。杨绛与钱钟书的一生可算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