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6月7日,全国高考日。我参加高考是在2001年,比现在的高考晚一个月。那时候的教室没有空调,只有那种一根绳子吊着的风扇,咿咿呀呀转着,不知何时就要掉下来似的。
我记得那天下着小雨,天气并不算很热,我去的考场不是我所在读的中学,而是在县城的另一所学校,我和同班同学们都被打散分布在不同的教室。考试分两天,那几年全国都在文理综改革,许多地方开始考文综,理综卷。我所在省份,改革总是后一步,属于最后考综合科目的一届。也就是说读文科的我,需要考单科的历史,政治,但不需要考地理。也幸好是这样,地理渣渣的我逃过一劫。也因为这样,在高三那最后半年,真是铆足劲的在复习,就是不想第二年去复读。
每考完一门,监考老师收卷,所有考生都会短暂地从考场走出,在走廊上晃悠晃悠。一门门考完的我,内心一直都挺平静。直到剩最后一科,我晃悠出来看见了那时候偷偷早恋的男友,在这样考试的间隙还在和女生聊天,打闹什么的。我心想,哼,又在各种撩别人,内心掀起了些波澜。最后结果出来,这最后一门历史考得最差,史无前例的差,虽然平日里我也是这门学得最不行,哎,早恋还的确不好。
高考考完,就是估分了。那时候分数改出来没那么快,全国志愿提交,再到学校招生的时间又紧迫,每个学生都是靠着记忆,对正确答案,给自己估个分数。我估的总分不算很高,填报志愿的时候,就报了个省内综合性重点学校,比较稳妥。成绩改出来果然如此,比估的分只高了三分,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录取了。
回想起来,也蛮有趣,从那时起,我对自己的认识就比较符合现实的了,只略微会比现实的自己看低那么几分,也总是会做很稳妥的选择,不太会被拒绝的那种。
更有意思的是,那年我提前批报的是心理学专业,那时候的我就在想,人的心理是另一个很大的世界,一定会很有意思。很可惜,我的分数没达到提前批,未被录取,只是兜兜转转这么些年,我还是对心理学最感兴趣。
那时候,由于估分,报考都是盲报,不知道别人考得怎样,所以好的大学撞车的人很多。我考试的那年更加,许是试卷的难度相对前一年要低一些,把自己的分估高的人就更多,最后得分高的人更多。大家都报了很厉害的学校,可厉害的学校就只招那么几个人,彼此撞车,不得不被调剂到第二第三志愿。比如我现在的老公,他那年分数挺高,却被最后被扔到我读的那所大学,虽说也是211重点,可离他想要去的大学还是差太多。那一年,像他一样的人在我们学校比比皆是,嘿嘿。
那时候做选择,总像是在开盲盒,选专业报学校,没有太多的讯息,也没有几条有效的建议,都只是道听途说来的只言片语,我们就这样被推着跌跌撞撞往前走,心思简单,反正大家都一样,只做当下能做的事儿,当然苦闷的时候也有,那就望望天,熬着熬着往前走呗。
写到这里,就去高中微信群发了条消息,说咱们高考20年周年。有同学说,如果能重来,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另一位同学回说,你已经好好读书了。
的确,那时候,我们已经尽力,时光倒回,我们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就像现在的我,知道了很多,但顾虑也多了许多,仿佛脚上绑了几袋沙袋,每抬脚走一步都如此艰难。时光啊,不知不觉走得如此之快,我却越走越慢。我依然没有找到更好的走法,再慢也只得如此,或许哪天当我习惯了,就又会走快起来,又或许哪一天我能够解开沙袋跑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