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太尉庙散记
王亚东
阳春三月,沙澧河边,烟雨朦胧,天遣吟诗歌。
美丽的沙河,自西向东,过石头岭后,经北舞渡水门口,向南转了一个弯,来到马湾;淘气地,又向北转了一个弯,划出了一个“几”字形河道符号,在这三面环水风景如画的“几”字形半岛上,有一个小镇,名叫太尉镇。
太尉镇虽小,但名字霸气。追其来历,还需从镇上的太尉庙说起。太尉庙,又名丁鸿祠。据《后汉书丁鸿传》载,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今舞阳县太尉镇太尉村)人。东汉和帝时官至司徒、太尉兼卫尉。太尉,官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汉和帝永元正月二十一(公元94年2月24日),马亭乡侯、太尉兼卫尉丁鸿殁。和帝拟旨厚葬丁孝公于定陵(今舞阳县太尉镇太尉村)故里,修“杜渐防萌”红石牌坊,建“干云蔽日”祠堂。故此,祠因人官职得名,庙因祠而盛名,村因庙而改名,镇因村而成名。
说太尉镇小,其实太尉庙更小,如今才三间房子,一个小院。俗话说:庙小名气大。公元94年丁鸿去世后,太尉南阁祭酒许慎,年年在丁孝公祭日,前来太尉庙拜祭,怀念丁鸿恩师朝堂上帮助、提携和关照,诉说离别的心酸和痛苦,告慰编著《说文解字》时,给与的鼓励和资助,感谢知遇之恩。
公元98年冬,舞阳老乡韩棱,从南阳太守荣升司空后,回乡祭祖,专一来到太尉庙,祭拜同僚丁鸿。一柱清香,回想起窦太后临政时,一起智斗窦宪兄弟,肝胆相照,血雨惺风岁月。
公元223年八月,魏文帝任命钟繇为太尉,封定陵(治所舞阳县北舞渡镇)候。一代书法大家钟元常,来到封地,第一件事就是拜祭前朝太尉丁鸿的祠堂——太尉庙,书写“杜渐防萌”“干云蔽日”,弘扬大儒丁鸿文化思想和管理理念。
公元226年5月,魏明帝曹睿封司马懿为舞阳候,235年升任太尉,舞阳候、太尉司马懿先后多次拜祭太尉庙——丁鸿的祠。参学“杜渐防萌”“干云蔽日”哲理。赢得了“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为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及后来的“誉流于天下”奠定坚实基础。
漫步太尉镇,踏着丁鸿走过街道,抚摸着老屋老梁,观看着石碑沧桑,西大街北侧的老井和古树见证丁鸿祠人来人往,诉说着太尉庙与丁鸿的故事,不知不觉来到太尉镇的“丁”字路口,无形中让我发现了一个太尉镇不为鲜知的秘密。
太尉镇以街中心的转盘为界,有南、北大街和西大街三条大街,没有东大街,整个小镇有意无意中摆成了个“丁”字形格局。用中国民俗文化来讲,也许这就是“玄学”载体,或是当地人们最好纪念一代丁姓大儒最好的方式,真不知道用无人机航拍一下太尉,会看到太尉上空,有什么奥妙。
(作者:王亚东,高级工艺美术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