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潜力,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但是,随着职称制度的完善,职称制度的导向似乎出现了问题!成为了所有专业技术人才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以教师为例,目前,本科毕业的教师在实习期满一年之后,获得初级职称资格,取得初级资格满四年之后,获得中级职称资格,取得中级职称资格满五年之后,获得高级职称资格,共需要十年时间,如果这十年没有差错,正常来说是可以的评上高级教师的,然而,事实却是,初级职称容易获得,中级职称较难获得,高级职称难以获得!
在我们单位的一位老教师,今年已经57岁,已经在岗工作了36年,自中师毕业后,就来到了我们单位工作至今,到今年他才有希望获得高级教师资格的推荐!有人会纳闷,怎么会这样?事实上,基本上所有的单位现在面临的情况都是如此,因为上面管理部门对下属单位的职称岗位设定是一定的!
还是以我们单位为例,职工共有240名,目前,高级教师102位,中级教师106位,初级教师27位,未定级教师5位。近两年评职称的名额是高级教师1位,中级教师3位,初级教师不限。给我们这么少的原因是因为目前高级教师岗位设置超编,正常来说高级教师只能占到职工总数的40%,也就是我们正常设置高级教师岗位应为96位,但是,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在上两年放宽了一次政策,结果有十多位教师符合,最后都成功了,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从理论上来说,高级教师越多,教学质量应该越好,但是实际的情况来看,高级教师越多,教学质量越一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是由于职称评聘注重的是教龄及任职时间,同一阶段的教师评聘看业绩。
也就是常说的先按资排辈,后考量能力。
按资排辈没多大意见,大家也认可,但是考察业绩的时候,大家却意见颇大!因为业绩的考核看荣誉,包括教学荣誉、科研荣誉、政府奖励、学校奖励等。这里面,一般教师容易获得的是教学荣誉和科研荣誉,最不好得到的是政府奖励和学校奖励,然而,越是不好得到的分值权重越大!越大越使得这些荣誉最后都集中到了小部分人手里,有的人拿到手软,有的人连见都没见过,出现了极端,最后导致的问题就是怨声载道!
年轻人想要获得中级职称,至少需要拿出来区级以上的荣誉,但是年轻人刚来,经验较少,获奖的机会微乎其微,而科研荣誉又会被中年教师瓜分殆尽,这就形成了一个局面,中年教师荣誉一大把,年轻教师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就像水断流了一样,到了中年教师那里就没有了,典型的僧多肉少,因此,到了评中级职称的时候,基本上拿不出荣誉,没有办法就只能等,等来等去,从年轻人熬成中年人,这时候才能获得点荣誉,才能晋升中级教师!
中年教师奔着高级教师使劲,但是高级教师限制多多,既要有门槛条件,课题论文,也要有教学荣誉,各类比赛、奖励等等。在横向评比中,谁的证书多,谁就能排到前面,在没评上之前,就需要一直关注大小比赛、评比活动,落下一项,可能到时候就会被甩到后边。
本来应该致力于教学活动的教师,结果因为职称评聘的事情,弄得蝇营狗苟,甚至为了获得较前的名次,不惜三五手段、互相揭发,甚至撕破脸!本应该一团和气谋发展,一身力气促提高的氛围,最后闹得人人防备,人人监督,谁还有心思去钻研教学,谁还在乎去认真交课!
到了老年教师这里,更是纠结,干了一辈子,没有得到高级教师资格,不仅少了同行的尊重,还少了养老金!没有办法,只能与年轻人去争、去抢,更得钻研如何拔得头筹,薪资的差别,逼得老教师不能放弃!最后,争到手了,也就退休了!
可以说,职称制度,设置的初衷现在已经不能在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因为利益的牵扯,变了味道,使得年轻教师心里像被刺扎着,中年教师仿佛被一根棍子横在嘴里,有苦叫不出,老年教师如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职称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