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天主题:想想拖延症患者的三种基本类型,你通常是哪一种?
拖延症是一种习惯性的自我欺骗行为,认为自己不应该、不能够、不需要立刻开始行动。
拖延症有三种类型:
第1种,寻求刺激型。
每次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刻,享受完成后的那种刺激感。其实完全可以提前准备,将事情做的更好。
第2种,逃避型。
他们害怕失败,有意识的减少事情,不愿意做事情,从而每天安排各种小事儿、杂事儿,把时间塞满。当这些小事情做完后,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没有时间做了,闹个心安理得,也有了合适的理由,明天再做吧。
第3种,迟疑不决型。
他们总是逃避做决定,甚至害怕做决定,认为不做决定就可以负担责任,也就没有事情可做了,殊不知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放弃做的决定。
你是属于那种类型呢?
还是说说自己吧。这三种类型,我都曾发生过,阶段性发生的。
记得很久以前,刚刚大学毕业后吧,我是第3种迟疑不决型,做事情总是能拖再拖,不做决定,如果不是领导安排的事,理所当然的就不用做决定,也就不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繁忙,职位的提升,对于自己特别熟悉的工作,就会发生第1种寻求刺激型的情况,比如说,写工作总结或者开会,我认为很简单,只要领导要之前完成就OK,且几乎是最后时刻做的,也不算太差。开会更是在脑袋里思考一圈就直接开会了,不需要提前准备就能完成任务。
2018年,随着进入学习提升状态后,就出现了第二种类型: 逃避型。那时候,刚开始学习演讲,在学习演讲的过程中,老师让我担任主持人,可我总是害怕失败、出丑,所以总是找一些理由,去做一些相对容易的事情。
当时的主持过程,可说是历经了几度风雨,心里的那个挣扎过程也是很坎坷的,反而现在,再说起主持人一事,好像没什么太大难度,很轻松的就能完成了。这也是学习锻炼的结果吧!
拖延症的各种类型都品尝后,发现如今的我,更多的是第二种逃避型,害怕失败,担心做不好,不被认同的情绪,还是比较多。
不思考不清楚,当认识到了内心的情况后,心里反而释然了。做不好又能怎样,干就可以,先从最重要的事下手,断舍离小事情,这就是我现在的功课。
每天定好最重要的三件事,按照时间节奏,一步步完成,最终实现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