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风大,刚走到办公室,就收到了徐州马拉松组委会的短信:
各位跑友,近日气温起伏较大,请注意保暖,及时添减衣物,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徐马。
读完微笑,倍感温暖。虽然明知这是一键敲出的群发讯息,可还是深受感动。不同的马拉松组委会有不同的性格,就像你年轻时经历的不同女孩,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徐州马拉松温柔知性,很会体贴人。可也有调皮的、坏坏的那种,比如西部的银川马拉松。
“请问从银川机场到会展中心怎么走?”
“打滴呗,100块”
“各大马拉松比赛都能代领参赛包,为何银川马拉松不能代领,给我们时间紧的人增添了很多麻烦,请回复?”
“要撕逼了是吗,北马代领了?广马代领了?你个屁民毛都不懂,跟着乱叫个啥?”
果然都是一顶一的“神回复”!只是这种凛冽之风我等俗人确实接受不了。碰上暴脾气的直接和他拔刀相向,舞刀弄棒去了。
跑者选择参加一场马拉松,不亚于仔细斟酌,给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男女朋友——必须慎之又慎。
距离长短,交通住宿的便利与否,赛道风景,饮食特点,风俗民情,赛事级别,抽签与否等都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次的跑马经历其实都是一次恋爱的过程。既然是恋爱,反正我觉得还是体贴温柔些好,喜欢sm重口味的毕竟只是少数人。
不知不觉间爱上马拉松已经过了三年,大大小小的赛事也参加了几十场。积累了一些想法,不吐不快,聊以自慰。
1.马拉松必须线下跑才有感觉
跑马分两种形式,线上与线下。
随着各种跑步app的增多,线上跑马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甚至呈井喷之势。
不用去现场,直接在本地上传跑步数据就OK,确实方便的很,也极大地节省了跑步的成本,可谓皆大欢喜。
可每次线上奔跑完,我却总觉得心有不甘,甚至有隔靴搔痒,越挠越痒的感觉。这就如同无论你家的家庭影院有多高级,有多昂贵,却永远无法模拟影院里的视听效果一般,总隔着那么一层。可这薄薄的一层却是天壤之别。
想想你面前站着一位美女,视觉与触觉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想这可能就是马拉松现场带给你的仪式感在发挥作用吧。这种仪式感非常的重要,不仅仅是冲击力,还有类似于宗教信仰之效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奔跑也不如众奔跑。
马拉松的距离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坐标点都是一样的,可不同的是坐标点背后的文化内核,精神气质是丰富多彩的。
所以尽可能的去线下实地跑吧,这才是跑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对自己最大的犒赏!
2.半马绝不是全马的二分之一,我只跑半程
跑步三年以来,我只跑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
我觉得只有半程马拉松才能让我既获得锻炼之功效,又能深深地体会到长跑带给我的那种无法言说的兴奋与快感。
这种快感,和不跑步的人永远无法沟通。就好像你对着牛弹琴,或者正襟危坐,试图跟一个装睡的人谈论文学。
快感源自大脑分泌出的内啡肽物质。六公里之后它慢慢的溢出,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所谓痛与快乐并存,长跑最契合这种感受。
我也尝试过向全马42.195公里靠近。可是带来的只有痛苦。这种痛苦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煎熬。试想四五个小时的机械运动,该是多么单调,枯燥的过程。
所以我只跑半马。我并不觉得跑半程比跑全程丢人,或者不如他们。
半马更适合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实践的角度看,半马往往更注重策略性。因为它绝不仅仅是42.195公里的简单二分之一,如果操作不当的话更容易发生危险。现实中跑步猝死的几乎全是半程选手。
且跑且珍惜,且跑且成熟!
3.无论男女切忌夜跑,这不是开玩笑
夜跑是近些年城市男女流行的一种时尚的跑步方式,蔚然成风。
可各大媒体报道,因为独自夜跑而遭遇不测的悲剧时有发生。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都倍感痛心。也许因为我生活在小城市的缘故,我有时真的理解不了为何非要夜跑?为何偏要一个人在偏僻的地方夜跑?
大城市白领虽说加班像吃家常便饭,可也不可能天天加班。时间再忙也不可能像一个苏北小县城的高中班主任那样被时间困住。所以完全是可以避开夜跑模式的。无论男女,都要避开。
首先是光线的问题。各种跑鞋,跑步T恤都宣传自己的夜跑反光提醒作用,可那有时真的只是噱头。司机基本上不可能看到那样微弱的反光条。在昏暗的光线下,人类远比猫咪脆弱。
其次就是跑者的好身材,特别是身穿紧身衣裤的女性跑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夜晚每推迟一小时,人类的生理欲望就会增加百分之五。所以夜跑的姑娘们就别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了。虽说“我可以骚,但你不能扰”,但如若真的遇见坏人,绝非一句话就能脱险的。
夜跑是无奈之下的偶尔为之,记住一定要去人多的地方。能避免则最好完全避免!
(原创文章,禁止一切形式抄袭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