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辉,讲师七期坚持原创分享第631天(2019.5.26)
今天上午去中盛心理学校讲了地面课,在讲授地面课方面,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是职业角色带来的好处,因为多年前做过老师,讲课是老本行,不同的是那时面对的是学生,如今面对的是家长,讲课对我来说,是熟悉场景的再现。
因为做过老师,一节课,我自己要求要架构清晰,逻辑性强,要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在备课时力争做到这些。
又因为是老师的缘故,有“满堂灌”之嫌,不够“扎心”, 没让家长干太多活儿。总之,我讲的多,家长参与的少。
心里还是有些遗憾,讲的太多,就变成了一种负担。我仔细想想,这是我一贯风格,总想着家长急需帮助,总想给家长太多的知识,堆砌的知识点较多,也就是我把四次甚至五次微课的内容揉到一起,内容一多,就讲的不够透,自己还是急了点。
怎么调整?当老师时,是怎样和孩子互动的?仔细回想,导入活动先激发孩子兴趣,看到孩子需要的,准备的材料较丰富,孩子能够操作感知,愿意积极参与,那家长呢?也可以这样做。
让家长参与,和家长互动,如果家长不愿意参与,是搭桥搭的不够好,没有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怎么办?再修炼。
六月,要进社区和家长讲课,就要调整一下了,多些参与互动,气氛再活跃些,再加入一些游戏,让家长做游戏,再让家长谈收获,谈感受。
另外,下一次尽量缩小范围,把一个点展开来讲,讲透,家长才能理解会做。
还有,通过本次讲地面课,带来的启发是平时要建立“资料库”,遇到有用的要及时收集,讲课时再拿出来用。
讲课也要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学会创新,创新出来的课程才有生命力,家长才会喜欢。
讲课和做咨询一样,是需要基本功的,慢慢深化吧,成长永远在路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