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看了复旦大学学系教授王德峰先生关于《传习录》的视频,其中王阳明对学生提出认知的分析感到很认同。《传习录》和《论语》很像,都是弟子们把圣人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有个学生提出在和先生学习的时候,对问题想的很明白,也能分析的很透彻,可以一到遇到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感到很困惑。王阳明指出这是因为这种认知还不是真正的认知,需要在事上磨。
这位学生的问题,我也经常遇到,当时想的很清楚,可是一旦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全然忘了怎么应对,即使有时能够按当初想法进行应对,但也完全走了样子,和自己当初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比如以前在工作上遇到的事情,计划要把项目系统进度和实际进度同步,包括设计批复会议纪要、开工报告、完工报告以及内验报告,都按实际进度进行填写,然而到实际操作阶段却因为施工单位无法完成而不能实现。
生活中遇到这样事情就更多了,常言道:常立志,立长志。计划在心中盘算的很好,早上5点半起床爬山;每三天读一本书;每天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字。可是没坚持两天就废弃了。
空想解决不了问题,需要一步步推进想法的实现,在实施过程中逐步修正甚至从头再来,甚至在操作中出现无法实现的可能,同时,也要做实现后,能够坚持不转退,最后实现的认知才是真正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