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十天,治好了我的社恐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居家隔离。

第一次,是二月份,当时沈阳疫情严重,全市静默,我们大概在家里待了十几天吧。当时很多地方都买不到菜,我婆婆家在严重的皇姑区,家里物资贫瘠,最后做饭都不舍得放肉了。解封之后,我公公跟我们提起这茬,满脸都是委屈。

不过我们还好,能在盒马买东西(当然,也是花了好多钱。)

第二次,是九月四号。家附近有一个小区的一个人,从外地回来隐瞒行程,还到处溜达。麻将设、饭店、宠物医院、文具店,生鲜市场,全去了个遍,害得我们这一整片都被划成了低风险,一起封了七天。

第一次收到了蔬菜包,特别沉,东西挺多,有整颗的大白菜,快比我脑袋大的土豆,和好多青椒土豆。可以买外面,大白还会帮着取快递,都挺好的,只是,门被贴了封条,不让出门。

我家有个两岁的娃,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这七天可给她憋坏了。在家疯跑,吵闹,趴在窗台上不下来,精力散发不出去连午觉都不睡。我这个当妈的筋疲力尽。

最后一天,头疼得不行,解封之后一出门就好了。

第三次,也就是这次,是从九月十号开始的,确诊病例也是我们附近的小区。看到法院的车在楼下停着,我们小区的群就开始活跃了,纷纷猜测是不是又封了。

果然,晚上就有警车把大门拦上了,说是中风险,要居家。这次的蔬菜包比上次还要大,有了上次的经验,我心里也有底了。

不过,好在这次没有贴封条,说只要不出小区就行。

我也不知道为啥低风险的时候为啥不让出,反倒是高风险的时候让出了,咱们也不敢问,就服从安排。

这七天里,我为了消耗我家娃的精力,每天都要带她下楼两次,早一次晚一次,一次至少一个小时。我想,让她在楼下跑吧,摔也无所谓。

可没想到,楼下不大的园区,到处都是溜达的人。我还听到旁边的大妈在嘀咕,“呵,过年都没这么热闹!”

我家娃可能随我,看见人多就害怕,别说跑了,连走都不走,就一个人在旁边站着。

大点的孩子都在上网课,就我娃一个小朋友,理所应当的成了团宠,来往的人十个有八个会停下来逗她。

“呀?你岁啦?”

“你也出来溜达啦?”

“你怎么一动也不动,这么老实啊?”

我娃表情呆滞,一声不吭,就算是笑,也非常勉强。然后大家就说,“你看,这孩子多稳当,多乖呀!”我心里翻了一百个白眼——她在家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小孩不吱声没人说什么,我一个三十岁的大人要是也不搭茬,那可就有的议论了。往轻了说,说你这人内向不爱说话,往重了说,你就是没礼貌看不起人。

所以,每次我都得掐着嗓子,双簧似的替她说话。

“我们两岁啦!”

“我们天天出来溜达!”

“嗯,不爱动弹。”

因为我家娃实在太“受欢迎”,导致短短几天里,我好像跟全小区的人都说过话了似的。

这可真实太难为我了,要知道,我上班的时候可是在走廊里遇到同事,都犹豫要不要主动打招呼的人。

可是,就难为了,又怎么样,还不是挺过来了?

于是我在社交方面,被迫进步飞速,已经能脸不红心不跳,也丝毫不纠结的跟大爷大妈说话了,甚至,有的时候还能聊上几句育儿心得。

相信不远的以后,当我在小区里看到眼熟的人时,能主动的说一句,“出来溜达呀?”或者“吃饭了没呀?”这种话。

你看,我的社恐就是这么被我家娃给治好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其实我想啊,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吧,教会了我好多新技能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弟弟双眼皮,小嘴巴,皮肤白净,头发软软的,特别像个女孩子。 弟弟一家是四川人,我虽然没有去过四川,但是却觉得四川话...
    零玖_1001阅读 538评论 7 25
  • 小朋友好巧不巧,国庆前生病了,麻麻用了十天时间,终于控制住病情,明天可以开开心心去幼儿园了。自己居家护理的...
    佑伊读书阅读 433评论 0 1
  • 初识 杏儿最近时常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酸,是宿命还是现实,她不知道。 杏儿出生在谷村。谷村在杏儿看来,很大,那是杏...
    潇涛阅读 2,794评论 2 2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7,942评论 2 22
  • 南瓜南橘长到我们家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但是我还清晰地记得,它到我们家头十天的情形。 前序 女儿最近比较苦闷。三年级是...
    南瓜殷阅读 33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