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末,面对一本崭新的理工科教科书,你是否一筹莫展?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你是否焦虑万分却不知怎么行动?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你于败军之际,崛起于危难之中?
来吧,在自暴自弃前,跟我一起翻开这本,理工科学渣的克星,学霸的宝典——芭芭拉·奥克利的《学习之道》。
1. 快速预览再正式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特别是在读书或初学知识点时。
翻开这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观点,貌似似曾相识?对啊,这不就是从小学老师念叨到大学教授的万金油——「预习」。为什么这本书还特地拿出来讲?
——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啊!
人的大脑有两种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它们截然相反却可以转换,但只能择一而用。我们普遍重视专注模式,而忽略了发散模式。
发散思维和宏观视角是相联的。通过快速预览,大脑组织起概念会更简单、有效。
而一本教科书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组成的。包括它们之间的区别、用法、方法论等。
说了这么多,我们在正式学习之前该怎么预习呢?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先快速预览一遍新材料,包括它的图表、公式、小节标题、总结、章末思考问题。让我们大脑对整章节,留有一个大概的宏观印象,再深入阅读或学习。虽然这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磨刀不费砍柴功,后面的学习会更加顺畅。
2.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了解记忆的这两套系统,有利于科学记忆知识。
如果说工作记忆是大脑的内存,长期记忆就是硬盘。
工作记忆,处理当前大脑接受的信息,并有意识地加工它们。像电脑内存,如果断电,内存中未保存的文档就会失去。
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知识,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持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像电脑硬盘,存入以后,就算断电,也不会消失。
内存往往比硬盘容量小,但提取速度快。工作记忆也一样,可以短时间记住一小部分内容,需要反复练习提取,才能把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硬盘)中去。
知道了这一点后,我们该怎么利用这两套记忆系统呢?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我们学习到一个新知识点,最好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再看一遍,在脑中理清这个知识点的思路。此后,每隔一两天,再瞄一眼这个知识点,直到确保它印入脑中,成为长期记忆。最初回顾知识点的时间间隔,不要太短,否则神经模型没有时间巩固。初学新概念,两次间隔间,半天为宜。
3. 把要处理的信息构成组块,可以使大脑更高效地运转。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对记忆痕迹进行整合,进而创造概念性的组块。
组块——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
构架组块的步骤:
第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
第二步,理解基本概念。暂时只要求基本理解,即合成信息得出关键要义就好。
第三步,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试着将你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并在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上反复推敲、练习,使你不仅能了解组块的用武之地,也能清楚它何时派不上用场。
4. 反复回想学习到的内容,而非反复阅读,才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最好方法。
人们常误以为重新读一遍面前的教材就能学会。因为近在眼前的概念让他们产生了能力错觉。但你几乎没有把这些概念编织到基础神经回路上,仅仅看一眼书上的概念,就以为自己会了,这就是学习中一种最普遍的能力错觉。
其实回想可以在学习、复习两个过程中使用。
在学习中,学完一个概念,就马上把书合上,看看自己能回忆多少内容,同时,试着去理解你正在回忆的内容;然后再把目光转回来,重读概念,再试着回忆一次。在学完一章后,过一段时间(不能太长),再回想学到的概念,如果回忆不起来,再打开书本翻看。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5. 从习惯的4个组成部分入手,实现长久的改变。
1.信号
信号是我们「忘记」要养成的好习惯的触发点。
以专注学习为例,尽可能找到一个少干扰信号的地点学习。比如图书馆,然后暂时把手机等通讯工具关机,减少可能的信号干扰。这样,因为收到朋友短讯,而在图书馆玩一天手机的可能就相对减少了。
信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你对信号的反应,也就是我们的反应程序才是重点。
2.反应程序
上面一条建议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信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对信号的反应,也就是我们的反应程序才是重点。
反应程序——你的大脑在接到信号暗示时做出的常规性、习惯性的反应。
比如,当看到手机屏幕自动亮了,一般人的反应程序就是划开手机,看看是什么,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工作、学习中如果收到他人的短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事情记下来,待手头的事情完成再处理,除非紧急。记下来而非打断手中的事,就是一种对反应程序的改变。
3.奖励机制
习惯想要得以发展和继续,就要用奖励来激励自己,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完成一件事而得到积极的反馈,大脑就会更加期待下次。
而我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它会如此迅速地奖励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愉快的事情上去。
4.信念
习惯的强大效果,来自我们对它的信念。
想要改变习惯,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相信我们会越来越优秀。
最后,以做题为例,搭建强大组块的步骤
1. 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写下一道典型的、重难点题目。严格地推导出答案,如果卡壳了,就暂时停下来,查验标准答案,标注出自己不会的地方。
2. 合上答案,重新再做一遍。
3. 休息一下,做些其他事,让自己的大脑进入对这道题的发散模式。(如果时间紧,可以看看这门课的其他章节:))
4. 睡前将这道题再过一遍(如果你还在学习其他科目,一并把题目看了吧,然后祝自己好梦,到题目)
5. 第二天再做一遍这道题。至此为止,如果你识记了一遍概念,而你已经把这道题做了3遍,看了1遍——相当于对一组概念复习了4遍,符合「识记:回忆=2:8」,即记忆的二八法则。那么这组概念作为一个组块,已经进入到你大脑的组块库中了。
6. 开始重复1~5的步骤,如果这道题目已经完全理解的话(相信是这样)。
7.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主动回想这些题目的关键步骤。主动回想会帮助你更好地建立神经连结,使知识在你的脑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