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出这段话,请问阁下如何应对?——看见思维的力量

家人们,又到了升学季的 “修罗场”。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学校对毕业生的家校配合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配合,都绕不开一个 “提分神器”—— 错题本。有些毕业生书包里的错题本比课本还厚,也有家长为了刷错题和孩子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有家长吐槽:“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1.当孩子用 “逻辑炸弹” 反击,你接住了吗?

先看一个 “扎心” 的场景:

家长要求孩子刷错题,理由很简单:“多刷错题才能提分,这是为你好。”

但孩子却甩出一段 “硬核反驳”:
“刷错题对提高分数没有用,因为强扭的瓜不甜。你看我刷了那么多错题,分数也没有提高;而这章节的错题我没有刷过,考试时我还是做出来了。如果小孩子必须认同大人的观点,必须遵守大人的规定,那小孩子会失去独立性和创造性,长大后不会适应未来的社会要求,而且未来的社会也不会继续发展了。所以,不要再让我刷错题了。”

这段话像一颗 “逻辑炸弹”,炸得家长哑口无言。为什么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是叛逆吗?是抬杠吗?

有一本书,给了我们很有意思的答案。

2.书籍介绍

这本书就是《像律师一样思考》,作者科林·西尔,是一名中学教师,后转行成为美国拉斯维加斯最负盛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基于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经验,开创了“像律师一样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策略和模式,并把这种律师式思维推广至更广阔的教学领域,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义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其独立思考能力。

顶尖的学生往往过于习惯去找"正确"的答案,今天的成功者也是在学习如何按规矩办事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向他们展示如何做某件事,他们就会学会、记住、重复、再使用、再循环。但是,发挥原始思维能力,从非传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及通过更细微的差别来处理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总是得心应手。

同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具有独特的资质,学生们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通常会发现自己对老师刚才所说的内容毫无头绪,最终只能迫使自己去理解教材的内容。这种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在思考那些更加开放的、具有大量分析空间的问题时更胜一筹。

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顶尖学生擅长重复成功路径,而‘会思考’的孩子擅长开辟新路径。

因为, “小镇做题家” 习惯于按部就班刷题、找 “正确答案”,但步入社会后,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复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而一些 “学习困难” 的孩子,反而因为不得不自己琢磨解题思路,更早锻炼了创造性思维。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
某次华为在招聘管理层人员时,设置了一系列常规的笔试和面试环节。在笔试中,有一道案例分析题,题目给出了一个复杂的业务困境,要求应聘者给出解决方案。大多数有着漂亮学历背景、一路靠刷题升学上来的应聘者,都在试卷上密密麻麻地罗列着书本上学来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找到一个标准的、万无一失的答案;而有一位学历并不突出,但在过往工作中常常需要自己摸索解决问题办法的应聘者,却抛开常规思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方案。最终,这位 “非典型” 应聘者成功脱颖而出。

在真实的社会场景里,思维模式比单纯的知识储备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职场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更大概率会被社会需求规则 “淘汰”。

4.DRAAW+C 模型:让孩子学会 “有理有据地说服”

既然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如此强大,那怎么训练呢?作者提出一个框架:“DRAAW+C” 思维框架,这是律师用来打官司的底层逻辑,也是培养独立思考的 “黄金模型”。


训练框架.jpg

解释一下,这几个元素分别是:
D:观点
R:支持这个观点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通识认知等
A:正面论据
A:反面论据
W: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C:结论

回到刷错题的问题,孩子的反驳,其实暗合了这个框架
• D(决定):刷错题对提分没用(明确观点)
• R(规则):强扭的瓜不甜(用常识支撑观点)
• A(正面论据):我刷了那么多错题,分数也没有提高(事实证据)
• A(反面论据):而这章节的错题我没有刷过,考试时我还是做出来了(反向验证)
• W(世界):如果小孩子必须认同大人的观点,必须遵守大人的规定,那小孩子会失去独立性和创造性,长大后不会适应未来的社会要求,而且未来的社会也不会继续发展了。(升华价值)
• C(结论):所以,不要再让我刷错题了(闭环收尾)

这个框架的厉害之处,在于教会孩子用逻辑代替情绪,用证据支撑观点。就像华为在选拔人才时,不是只看学历和常规答案,而是综合考量应聘者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际能力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思维的 “立法”,而非行为的 “管控”。

5.家长的 “解题思路”:从 “管控者” 到 “思辨教练”

如果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与其焦虑 “管不住”,不如偷着乐 —— 这说明孩子正在形成宝贵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要做的,是把冲突转化为 “思维训练场”:

首先,接纳情绪,打开大门
先别急着反驳 “你懂什么”,而是说:“妈妈听出你对刷错题有自己的想法,能详细说说吗?”

其次,用框架共情孩子
和孩子一起用 DRAAW+C 分析:
“你说刷错题没用,是什么原因?”(引导找正面 A)
“老师为什么会说刷错题有用”(引导找反面 A)
“如果不刷错题,你觉得会对你未来的半年、一年、三年有什么影响?对我们这个家庭的影响呢?如果所有人都不刷错题呢?如果一部分人刷错题呢?”(引导系统观和深度思考)

最后,把生活变成 “思辨课堂”
从选兴趣班到规划周末时间,从选升学路径到职业方向,都可以和孩子讨论:

你的观点是什么?
支持你的观点有哪些理由?
有没有反面例子?
你的观点对你的未来、家庭的未来、社会的未来有没有什么影响?
……

总之一句话,利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用 “思辨” 代替 “指令式教育”。

6.写在最后:比 “提分” 更重要的,是 “提维”

华为对新入职的管理层进行培训时,着重强调思维创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团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 刷题可能会提分,但只有批判性思维才能 “提维”。当我们纠结于 “刷不刷题” 时,不如问问自己:
我是在培养 “听话的做题机器”,还是 “会思考的未来公民”?
今天帮孩子规避了所有 “错误选择”,明天他能独自面对没有参考答案的人生吗?

真正的松弛感育儿,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学会 “退后一步”:用逻辑框架代替情绪对抗,用思辨训练代替权威压制。当孩子学会像律师一样有理有据地思考,才是孩子最宝贵的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