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眼见却不知真相的离别,让人想太多

图片来自互联网

每年的清明节,人的状态总会不同,它取决于你又失去了什么,还是拥有和过往一样的故事。越深的情感,总会换来一时,或是更久的哀思,至少站在一个人的墓前,如果不是仅重视形式,总会有很多印象过往,让人在不经意间留下或多或少的泪,然后怀念着去陪伴一个只能在梦里才能见到的完整躯体。当天气重新热起来的时候,或长或短地放下一份哀思,然后去继续生活。

图片来自互联网

北京市区的公墓里,墓碑加了一行又一行,逐渐密集到拥挤,每年清明祭扫高峰期,满眼竟全是人潮,但仍然肃静。所有人直来直去,一刻或是片刻停留,被眼泪模糊的视觉,让人不曾打量别人的故事。

随着市区里的墓地饱和,价值也越来越昂贵,后来“离开”的原本常驻在这个城市的人,很多都安葬在了周边地区的陵园。青山相伴,更多了一份安静。

图片来自互联网

去悼念一位亲人,需要走上十分钟左右的山路,清明前几日,这里还是最常有的安静。上山的路已经早不是尘土飞扬,连距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陵园,也渐渐有些拥挤。

一行人一路无话,原来目的明确的行程,这有些景色的山路也显得多余,只是让人又多上了几分钟的心情沉重。

第一次注意到原来墓碑不仅是属于谁,生于何时,和故于何时。一个名字写在正中,可能是属于一个年轻的灵魂,或者孤独一生的人;墓碑上不同深浅字迹的两个名字,代表着一个人孤独地又过了很多年;还有那些已经预留却没上色的字,和一个逝去人的名字,是人们对于自己,与未来亲人地预见。

原本想当然地觉得,所有墓碑应该是由亲人所立,却看到一位只得年不足三十的逝者,而立碑人却不是家人或妻子。

简单的文字,却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故事,只有你来到熟悉的人“安睡”的地方,才有一个确凿发生过的经历,让你瞬间想起他与你之间的故事,然后把一度混乱不明所想的思绪拽回主题。

我不喜欢和很多人一起去为重要的人祭扫,你既要掩饰自己的情感,又要照顾别人的情绪,甚至不能与他好好唠叨上几句,然后带上那些原本想说,却从不曾说的话,留下一句,“放心吧,照顾好自己。”然后就把自己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里。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每多活过一次的清明时节,我们会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发觉自己该去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多,忙碌的时间里,少有地让人感觉自己未来注定会更孤独。

于是开始失去的年轻人,会莫名伤感甚至焦虑;而已经习惯了别人离你而去的中年人,似乎多了一些平静,但也在预感那个更近的终点,而表面坦然;只有那些早已活到了孤独,却尚未摆脱的人,面对不多的未来时,会留下一句,“等着我,我快来了。”然后笑脸上却是泪目,但内心却无比坦然。

再走上一个十几分钟的下山路,很多人多少有了一些轻松,偶尔的你一句我一句,打破了来时的平静,而眼睛扫到墓碑上的一位位逝者,几岁的孩童、二三十岁的壮年、四五十岁的中年、还有那些看似更能被人接受逝去的年龄,年轻人开始没把握自己还有漫长的人生,中年人会觉得自己该更好地照顾身体,而老人们会觉得自己有够幸运。大家都会一刹那忘了自己怎么会来这里,而一时有了全新的愿望。再去看这些墓碑主人,似乎他们的经历,都会被轻易了解,或有人抱怨人生匆匆,或有人感叹生命无常,或有更多人无言却想更多。

图片来自互联网

这些眼见而不知真相的故事,让清明节变得感觉复杂,却又让人无比期望关于活着的愿望平顺成真。所以清明节一定还要叫踏青节,一个小长假开始了,即便车流拥堵,还是和身边的人一起出去走走吧,它会让你能更快找回自己,然后回归到现实生活,带着一种更珍惜自己与身边人的全新理解,开始在又一个春天来时!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
    屈冰阅读 4,014评论 36 55
  • 最近跟风玩了一个小游戏,旅行青蛙,操作简单,模式简单,内容简单,甚至氪金和不氪金都没什么区别,都说是个特别佛系的游...
    某秀阅读 348评论 0 0
  • 本文先谈孟浩然,同时,也把其它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也简单介绍一下。 01孟浩然及其简单生平 孟浩然(689—74...
    玩哲阅读 5,234评论 4 79
  • 呆房间像过冬,出门像进入烤炉,真是世道变了,连天气都疯了,何况人呢……难怪这年头疯子太多……[鄙视][鄙视][鄙视]
    时间去哪儿呢阅读 118评论 0 0
  • 小泽和阿金都是“小三”——小学三年级生。两个人给人的感觉比较像,大概是因为这两个都是慢性子,做事都是慢悠悠的。 比...
    麦咚阅读 490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