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讨论了我们想培养的孩子的样子,秦杨着急我们到底如何达到,其实这真是一个耐得思考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当然他肯定是来源于两个方向,人格和学术,所以今天想从德育的角度记录放下想到的一些关键。
第一,还是老生常谈的立志。而且这个立志还真不是简单问孩子你想要什么的事,这一定要一直备课。而且有一点我很坚持,就是这个目标一定要是从最上位一步步分解下来的。为什么这么说?伟人那一代人,是为了救中国而读书,再往下,是为了改变命运而读书,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读书?没有一种真正的诉求和使命,内动力一定是不足的,不能怨孩子不懂事,是我们根本没有找到开关。所以这个立志的课程,一定要有讲故事,有体验,有经历,有震撼,更要有个性,要尊重生命的不同诉求,这个课程需要大家一起备课一起上,而且到了一个阶段就要重新固话,把目标感使命感融入骨髓。
第二,是品质和习惯。
品质是一种导向性,这种导向性不是标语,不是口号,而应该是一种实际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统一引领。所以咱们在现在至少有两件事要做。先要大家都去思考和解读品质,老师和学生都写理解,谈看法,让他们正想反想打进脑子。然后就是与实际链接。所有的老师,同学之间的评价,班级的总结都往这个方向去,自然的形成了一种正向的场能。
习惯的养成其实和品质非常相近,我们首先是要在尊重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学段或年级的习惯,然后每位老师坚持在一个时间推同一件事情,一步步夯实。
第三,所有的标准都要高度真正的统一。很多时候我们有标准,甚至我们有检视,但结果还是不理想,我发现很重要的就是大家心中的标准都不统一,而且发现不了这种不统一。所以标准一定要细化,能现场打样的打样,不能的拍照拍视频,一定要统一了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