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是老子对“勇”的不同表现及其后果的探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天道”的理解。以下是对这段话的逐句解释和整体理解:
逐句解释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这句话的意思是:勇于逞强、冒险的人,往往会招致杀身之祸;而勇于示弱、谨慎的人,往往能够保全自己。这里的“敢”指的是逞强、冒险,“不敢”指的是谨慎、示弱。老子认为,逞强好胜往往会带来危险,而谨慎谦逊则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祸患。“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两种“勇”的表现,一种有利,一种有害。老子通过对比,强调了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不同后果。逞强好胜的行为往往带来危害,而谨慎谦逊的行为则带来利益。“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厌恶什么,谁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呢?老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暗示天道的运行是深奥而难以理解的,人类很难完全知晓天道的奥秘。“是以圣人犹难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即使是圣人也觉得难以理解。圣人虽然智慧高超,但对于天道的运行和天意的奥秘,也感到难以完全把握。这体现了老子对天道的敬畏以及对人类认知局限性的认识。“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的运行方式是:不争斗却善于取得胜利,不言语却善于回应,不召唤却自然到来,宽缓从容却善于谋划。老子通过这些描述,强调天道的运行是自然、无为、从容的,不需要刻意争斗或强求,却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道的法网广大无边,虽然看起来稀疏,但不会遗漏任何事物。老子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来形容天道的公正和无所遗漏,暗示天道的运行是公正无私的,善恶终有报。
整体理解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无为而治”和“顺应天道”。老子通过对比“勇于敢”和“勇于不敢”的行为后果,揭示了逞强好胜的危害和谨慎谦逊的好处。他认为,天道的运行是自然、无为、从容的,人类应该顺应天道,而不是强行干预或争斗。
老子还提醒人们,天道的奥秘深不可测,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完全理解。因此,人类应该保持谦逊,敬畏天道,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试图强行改变或对抗。
现代启示
这段话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谦逊与谨慎:在生活和工作中,逞强好胜往往容易引发冲突和危险,而谦逊和谨慎则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保全自己。
- 顺应自然规律: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道,而不是过度干预或破坏自然。这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 公正与因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提醒人们,善恶终有报,公正和道德是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石。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顺应自然、谦逊谨慎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