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是什么?用大白话来说,参与ICO就是拿你手里的真金白银去换回一堆新的代币,这些代币由某个项目团队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生成,类似于IPO炒新股。那么,换回来的这些代币,到底有什么用?能不能升值?怎么规避风险?
先来弄清楚这些代币到底是什么。借鉴李笑来老师分享的关于比特币的四重含义:
1.比特币时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
2.比特币是一家世界银行,它不属于任何权威管辖,由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构成
3.比特币银行发行了一个货币,恰好也叫“比特币”
4.比特币也可以理解为这家比特币银行的股票
那么,这个基于区块链原理和智能合约技术发行的新代币,也可以借鉴比特币的四重含义来分析一下:
1.这个新代币所依附的区块链项目,是不是一个成功的区块链应用?
2.这个区块链项目是不是一个能稳定运行的去中心化网络?
3.这个区块链项目是否必须发行这种新的代币作为交易的记账单位和载体,假如去掉代币,这个区块链是否还能正常运行?
4.这个代币是否拥有该区块链项目的某种增值权益?代币价值是否会随着项目的发展而获得升值?
第一个问题,是为了筛选判断出项目方向是否可靠,符不符合真的市场痛点和刚需。对比原有的业务场景,如果引入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更强的信任,那么,就是生搬硬套的伪需求。这种项目注定不能落地产生商用价值,风险极大。现在市面上有许多为了发行代币圈钱而拼凑概念的骗子币,比如“嫩模链”、“颜值链”。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账本等优势,可以解决原有传统行业所不能解决的一些核心问题,如金融行业的中介化(保险、银行)。但并不是所有业务场景都可以套用区块链。除了考虑“四个更”的筛选标准之外,还可以参考李笑来的INB投资原则:
第二个问题,是考察该项目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否能真实落地,而不是编一堆概念、炒作空气。项目成员的背景、开发经验、区块链技术功底等等,要做尽职调查,比如查一查linkedin上团队成员的履历、翻一翻GitHub上有没有贡献过代码等等。光鲜的头衔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技术开发。对于还处在概念期的项目,应当慎之又慎。优先考虑已经有落地场景和真实开发进度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考察发行代币的必要性。利用已有的区块链代码和智能合约模板,复制粘贴、改改参数,每个人都可以发行出一种新的区块链代币。那么,对于ICO项目中发行的代币,在该项目的后续运行中,具体承担什么作用,是作为交易结算的记账单位、用于支付交易费用的燃料、还是享有项目增值空间的权益单位?使用区块链技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发行新的代币。把代币抽离出来,看看这个区块链网络是不是还能照常运转,如果是,那么这种代币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更不值得花钱去买。例如许多支付通道类的区块链项目,其实不需要发行新代币也能正常运转,就如阿里支付宝、微信财付通一样,没有发行代币,照样能高效完成点对点支付通道的作用。
第四个问题,是考察代币是否具有增值的潜力。项目团队持有过多代币、代币存在增发机制、代币发行量过大、使用率太低等,都会降低代币的增值潜力。对于初始估值明显过高,存在极大地上市破发砸盘的风险,也必须避而远之。
ICO是一场大众投资盛宴,也是一个高失败率的试验田。基于商业内在逻辑的分析与判断,才能有效避险,挖掘价值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