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净化语言,从“非暴力沟通”做起。
01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伤人六月寒”,“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充满爱的沟通方式,是能让双方感受到善意的语言,无论是说话一方还是聆听一方,都可以用善意去聆听彼此的需要和表达自己。当然,有时我们也会听到批评的语言,这时,要学着先去观察和感受对方在语言或者肢体上反映出的需要,并且思考自己的需要,思路清晰后,再用非暴力方式沟通。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也是一种持续的提醒。它能够帮助人们在沟通的时候把握沟通的本质,掌握更多有效信息,而不是被一时的情绪所操控,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专注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一是道德评判。我们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而事实上,道德更多是用来自律的,而不是强加给别人,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二是进行比较。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甚至生出“羡慕嫉妒恨”。盲目的比较,只会蒙蔽人与人心中的善意,毫无益处。
三是回避责任。人的一生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自然也有不同的责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四是强人所难。“不应该”、“应该”、“不得不”这些表态方式频繁出现,人们倾向于使用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依靠权威去要求别人做事情,并不一定是别人发自内心的行为,这会造成彼此间心灵的隔阂。
慎做评论者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很多人有“贴标签”的习惯,遇到一件事或一个人,可能只观察到一些表面信息,就给这件事或人贴上标签,这是一种最方便、最简洁的方式,同时也是最不负责任的一种方式。非暴力沟通并不反对评论,但要求所有的评论都要基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观察,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水深水浅需要小马自己下河试试,得出自己的结论。
沟通中所产生的矛盾和负面情绪,有时并没有什么深层原因,不过是“评论性”话语惹的祸。说话时多作一些观察性的描述,而非评论性的言论;倾听时多做一些询问或多做一些观察,而非盲目听信,如此一来,沟通便会变得柔和而充满善意。
02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去猜。将感受憋在心里的人常会陷入一个死循环:不会表达感受——觉得人们冷漠——更不愿意表达感受——觉得人们越来越冷漠……其实未必是大家冷漠,或许只是自己过于苛求。把感受表达出来,沟通将变得更加容易,只有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别人才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适当的示弱,能够达到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效果。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一种圆润的姿态。
感受的根源在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产生了感受。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一般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责备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当我们有需要或者愿望时,不妨坦诚地说出来,而不是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去批评别人。
对大多数人来讲,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第二个阶段是“面目可憎”: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会让我们觉得憋屈、愤怒,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还心存疑虑,所以态度生硬。第三阶段是“生活的主人”:开始认识到帮助别人是一种自由的、快乐的行为,是出于爱,而不是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是我们不对他人负责。
和感受一样,请求也应该被清晰地表达。没有人能在这个世界上独立,我们都是社会人,总有事情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时,就离不开清晰的表达。但在表达之前,需要对自己的需求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把请求表达得更加清楚,就增加了我们获得称心反馈的可能性,否则,并不清晰的请求会带来无效沟通。
在表达我们的需求时,有人用请求的口吻,有人用命令的语气。当对方觉得自己是被迫的,那么即使他选择了服从,他也不会乐意真正满足你的请求。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往往会去指责别人,这时的“请求”就成了命令。有时候,我们只是想表达“请求”,却由于用语不当,给人一种“命令”的错觉,这在沟通上是应当避免的。
总之,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与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03
什么是倾听?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他人。在倾听时,我们要注意倾诉者话语里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体会倾诉者的感受。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要适时给予对方一定的反馈,但要确保倾诉者得到充分表达(判断标志:一是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二是对方停止的谈话)。当然,在倾听中我们也有打断的权利(当觉得对方始终无法弄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或觉得气氛沉闷时),这样做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为了让倾听和谈话更有效果。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做到用心倾听,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也处于焦躁的状态,这时我们的倾听功能是关闭的。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心情去关心别人,这反映了我们也需要得到关心。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己体贴自己,“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觉察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别人,这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倾听的益处:
一是倾听让人身心痊愈并且预防潜在的暴力。二是倾听可以让我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三是倾听可以帮助我们在听到别人的拒绝时,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对方,不会因为对方的拒绝而耿耿于怀。
04
自我接纳是倾听的前提。
非暴力沟通,是以爱为起点和支点的。那如何爱自己呢?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期待,并为了这个期待不断地努力,但结果是有人完成了,有人没完成。没完成的人常常会陷入自责。其实,失败恰恰是对我们局限性的揭示,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成长。自责是一种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悲观表达,过度自责只会让我们陷入自我惩罚,而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去寻求改变。改变是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是一种正向的激励。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去直面人生的苦难,当你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充分体会人生悲哀时内心的渴望,从自身经历中去自我提炼和学习,用以满足我们尚未达到的需要。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宽恕。我们越是投入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
把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情写下来,把“不得不做”改成“选择做”,接着在这些行为的后面写上你这样做的原因。这样,你就可以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如果有一些动机是你不能够接受的,那么,下次你完全可以拒绝做。
05
合理表达愤怒
每个人的愤怒来源于自身有尚未满足的需要,他人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的刺激,不是引起愤怒的内在原因。所以,当你愤怒时,不要把责任归咎于他人。与其去表达“合理的愤怒”,不如去探究愤怒背后自己与他们的需要,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可以转化为服务感情的需要了。
当愤怒的感觉来了时,首先要冷静下来,人在狂怒之中是很难理智的,但我们要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体会自己,避免去指责和惩罚他人;然后,是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愤怒,切记不要把原因归咎于别人,这是你的愤怒,不是别人的。第三,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愤怒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感受和需要没有被理解和满足。最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做到这些,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练习,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把非暴力沟通内化到日常的行为方式中去。
用非暴力沟通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众心理和人群的喧哗会掩盖我们内心的声音,如果听不到内心的声音,所做的一切就会失去方向。其次,要解决内心的冲突。每个人的内心常常非常矛盾,你需要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渐渐地,你的想法就会明朗起来。最后,不要苛求自己和别人。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去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生活将会用一种更加优美的姿态迎接你。
懂得感恩,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面对别人感激时,表现得坦诚一些,大方一些,不要自我膨胀,也不要假谦虚,坦然接受就好。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感激的渴望,所以,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激,当你从别人那里有所收获,也请你学会表达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