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儿子和女儿不知为何起了争执,声音越来越大,快要“打起来”的节奏。我走近他们,想要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妹妹,把你的xx给我用一下嘛!”
“不行!”
“给我用一下又怎么了嘛?”
“就是不行!”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
听到这里我就忍不住了,马上叫住了女儿,严厉地对她说道:“妹妹,你刚刚说什么?‘没有为什么!’谁教你这样说的?你忘记Ms Magda是怎么教你的了吗?”
女儿听了扁着嘴,皱着眉,低下了头。我继续说道:“你好好想想,以前Ms Magda是怎么教你的。”
我又转向儿子,问道:“你刚刚的问题是什么?”儿子嘟囔着嘴说:“我刚刚叫妹妹把她的xx给我用一下,她就是不肯。问她为什么,她还很凶地说没有为什么。”
“妹妹你听到了吗?你想想该怎么回答。”我对女儿说道。
女儿还是嘟着嘴,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但最终还是慢慢地回答道:“我不想给哥哥,因为上次他用我的东西就把它弄坏了,我怕这次他又弄坏。”女儿一脸委屈地说。
“这就对啦,你不给他的理由是什么,好好告诉他就行了,哪能那么粗鲁地说‘没有为什么’呀!”我语气略微柔和地对女儿说,然后我又转向儿子,说道:“听到了吧?你总是不爱惜物品,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是我的话我也不愿意借给你啊。如果换成别人弄坏你的东西,你也不愿意再借给他吧!”儿子悻悻地说:“这次我不会弄坏的。”“那要看看妹妹这次愿不愿相信你。”我严肃地说。看着两个娃都杵在那儿谁都不做声,我就把他们赶去看书了。
我这次“教训”了他们,全是因为“没有为什么”这五个字!为什么呢?
两年多前我的一家人来到了吉隆坡,儿子女儿就近读了一所国际学校。当时女儿读二年级,主班老师叫Ms Magda,是一名来自波兰的年轻女老师,说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Ms Magda高高的,微胖,一头短短的金色卷发,白皙而略显圆润的脸,典型的东欧女性形象。
因为我们“初来乍到”此地,女儿年仅六岁,年龄、个头都几乎是班上最小的,又是“插班生”,所以我对女儿入学后的情况不免担心,刚开学的那一段时间我常常找机会跟老师交流。Ms Magda也的确对女儿格外关心,她还主动找我谈话,事无巨细,连一些我平时注意不到的问题,或者我根本没有意识到的问题,都被她拉去一番长谈。
有一天放学时,Ms Magda又把我们母女“留堂”了,我心想,这位热心的老师是不是对我们关注得有点过头了。助教带着女儿到教室的一个角落玩儿去了,我则和老师在另一个角落“密谈”。
“Miss,今天在课间发生了一件事情,不是多大的事,但我觉得很有必要跟您聊一聊。” Ms Magda看门见山地说道。
原来那天科学课上,她给孩子们讲解了“种子发芽”的全过程,课后女儿跑去问她:能不能在教室种上一些种子?老师回答说:不能。女儿有点失望,最后只说了句Ok就走开了。没想到Ms Magda对女儿的回答很吃惊并有点失望,连忙叫住了女儿,问道:“你只说Ok就完了?怎么不问我‘为什么’呢?”女儿也一脸懵样,想了想回答老师道:“没有为什么。”听到这里,Ms Magda觉得出了“大问题”,除了耐心地教育女儿之外,还认为必须找我谈话了。
“这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许她(我女儿)只是害羞不敢问。但我觉得这很重要,就是我们一定要问‘为什么’!”Ms Magda很严肃地对我说。“虽然孩子还很小,但是如果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被动地接受大人们告诉他们的一切,那么他们长大后也只会被动地接受一切,没有质疑,没有思考能力,更没有创新能力,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世界啊!”
听着老师一番严肃的“演说”,我心情很复杂。不等我说话,Ms Magda继续说道:“你知道吗,最让我吃惊的是她居然回答‘没有为什么’!”说实话,从一开始老师谈这个的问题时,我都不觉得这到底有多大件事,我只觉得是女儿有点害羞,不敢或不善于跟老师交流而已。可是随着老师把事情讲得越来越“严重化”,我不禁开始“心虚”了。
“‘没有为什么’,我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学来的这句话,也许是从电视里,也许是从你们的家庭中或者别的什么地方。” Ms Magda继续说道。我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马上辩解道:“我也很奇怪,在家里,至少在我这里,我根本想不起我有这样说过。”
我并不是为了推卸责任,我后来也反复“自省”,对孩子们的问题我一般都耐心地回答,甚至还主动告诉他们“为什么”。有时心情不好或者太累了不想搭理他们的时候,说得最多的是:我现在很累或心情不好不想说话,或者直接回答我不知道。“没有为什么”,我真不知道从何而来!
最后Ms Magda对我说:“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问‘为什么’,而且我们要尽力给出答案。”
不得不说老师的确给我上了一课,对这种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老师却抓住了“要害”,看问题如此敏锐、如此深刻,让我十分感激和敬佩。
不久后的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出自先生之口,并被我抓了个现行!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感恩在女儿年幼的时候遇到那么好的老师,老师的思想高度和深度是我无法企及的。虽然为人父母不易,但依然要且行且学习!
【文字之光专题】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目前不接受投稿。【金色梧桐】是其优选专题,欢迎投稿荐稿。
主编韩涵微语携全体编委人员恭候你带着优秀的文字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