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三模块后,我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有了更为清晰且深刻的见解,这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诸多启发。
一、同侪教学法:激发合作潜能,促进深度学习
同侪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它以数据为基础,巧妙地让学生在互教互学中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他们从表面的听讲转变为深度的自我探索学习。在同侪教学中,教的学生在吸收知识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还促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被教的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因为学生之间在认知和思维方式上更为接近,能够产生更好的共鸣。
王博士指出,在学生做题正确率处于 30%~70% 之间时,同侪教学法能够发挥出最佳效果。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创设一个优质的问题或任务至关重要。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智慧,精心设计问题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事件因果关系分析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讲解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同侪教学的方式,共同深入探究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效率。
二、适时矫正性回馈:制造认知冲突,引导认知调整
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制造认知冲突并进行适时的矫正性回馈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错误的认知时,通过制造冲突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状态。这种发现并探究错误的学习过程,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有助于他们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
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麻吉星的反馈系统,将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充分暴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想法错误的学生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或同伴分享交流中。他们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不断充实自己的想法,或者及时调整自己错误的认知。例如,在学习数学概念时,通过反馈系统收集学生对某个概念的理解,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纠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拼图法:创新学习模式,全面提升素养
拼图法是一种新颖且富有创意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它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个人思考、专家组讨论、原小组报告以及测验。首先,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接着,负责相同主题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在专家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共同探讨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然后,学生回到原小组,向其他成员报告自己在专家小组中的学习成果;最后,通过测验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不同的小组角色中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补齐短板。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时,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科学现象分解成几个小主题,每个学生先对各自的主题进行个人思考,然后在专家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成为该主题的“专家”。回到原小组后,每位“专家”向其他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成员则从不同角度补充和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钻研,还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和观点,实现知识的全面整合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第三模块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同侪教学法、适时矫正性回馈以及拼图法等方法,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策略。我相信,通过合理运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有趣且高效的学习体验,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