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窗外零零星星的鞭炮声,看着早高峰不在拥挤的道路,让人不由得想到,孩子放寒假了要过年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过年已经没有盼望,小时候的年味都去哪里了?
虽然自己是女孩子但小时候过年却最喜欢放鞭炮,那时候家里不是很富裕,买不了很多炮,只能把大鞭炮拆成一个一个的鞭炮,一个一个慢慢放,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点上芯子,捂上耳朵远远的看鞭炮炸的土花飞溅。对于哪些哑炮我们也不放过,一个一个扒开倒出里面的火药,倒在报纸上,点着报纸远远的看火光四溢,哪是我们自己做的花炮。
过年前我们最喜欢跟着大人去集上买鞭炮,大人们在挑选合适的鞭炮,我们盯着地上没响的哑炮。一挂鞭炮过后我们都赶快跑过去抢哪些还在冒烟的鞭炮,用脚踩灭,然后捡起来装在兜里。那是孩子们之间互相炫耀的资本,谁手里的哑炮多谁就是别人羡慕的对象。我们或再次点燃,或者改成呲花玩的不亦乐乎。
除了玩,过年最盼望的就是可以吃上肉。每年大年三十中午爷爷奶奶就会炖一大锅猪肉,记忆里好像有猪蹄、猪肚等下货也有猪腿、猪骨头等硬货。爷爷奶奶一早起来就在厨房里忙活,闻着满院子的香味我们就一遍一遍的跑进去问什么时候可以吃。
大人们总是说快了快了。终于盼着热气腾腾的猪肉出锅还是不能马上吃,要等着爷爷祭祖。爷爷把热气腾腾的肉摆在桌上,桌上写着祖先的牌位,我们只能留着口水等爷爷拜完祖先才可以动手,三十中午的肉可以饱餐,那种香味,足够回味一年。
过年我们最期待的是初一早上可以穿新衣服,从头到家都是新的,新袜子、新裤子、新褂子。每次过年以前老妈早早就赶集买上花布给我们作好新衣新裤,但一定不让我们穿,一直要等到大年初一起床才可以穿。每年我们都盼啊盼啊,三十晚上早早睡下就为初一早上一早起来穿新衣。我们家乡有初一早起拜年的习俗,似乎谁家起的早,谁家来年一定人勤春早。我们孩子们更是睡不着,听到鞭炮早早起床,从里到外穿上新衣服出去磕头拜年。到老人家磕头问好,桌上摆着各种好吃的,糖、花生一会就能塞满口袋。
拜完年回家给爷爷奶奶说说都去了谁家谁家,谁家的糖好吃,谁家的年画好看,那时候的年画都像连环画,每年都能看到很多故事,拜一次年就像看了一场电影,让人回味一个春天。还记得小伙伴总是指着年画上的女拖拉机手说哪是她妈妈,我盯着年画看哪看呢,怎么也没看出来,她妈妈怎么上了年画,这事一直让我琢磨了很多年。
慢慢的孩子们不必去捡拾地上的鞭炮,花炮的样式也越来越多,却很少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放炮的身影;现在饭桌上随时都可以见到各种肉食,却开始考虑会不会血脂高血压高,现在商场里一年四季都有光鲜亮丽的服装,却没有了过去穿新衣的期盼;
原来小时候的年味早已溶在每天的日子里,每天的生活都是开心的过大年!
第二十五张知识卡片,训练营的第二十五天。喜欢我的文字就留下你的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