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日记》有感

      趁着暑假的空闲,把去年双十一囤积的书籍搬出来打发时间。

      《安妮日记》是粉色的封面,满满的少女心,一下子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阅读,竟陷入了安妮的世界,不能自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安妮日记》是德国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与家人、朋友为逃避纳粹迫害而躲进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1944年8月密室被发现,藏匿于密室中的人员全部被纳粹抓捕。1945年,安妮因患伤寒死于纳粹集中营。战争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出版女儿的日记。

      在书里,我经由安妮的视角看到了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分子的惨虐如狮,丧心病狂。学生时期历史课本上关于二战的内容又清晰浮现于眼前,那时只是以一个学生的视角看到战争的残酷,尚不能更深层次明白战争中纳粹分子对人的迫害之怖竟如此至极。那令人心惊胆战的二战时期已成为了课本上的内容,过去战争也已成为了历史。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该是多么幸运,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我还看到了犹太人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不抛弃。尽管外面硝烟弥漫,炮火连天,但躲在密室里的他们,并没有消极颓废度日,依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来尽可能地学习、工作,没让自己的大脑停下来。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无一例外,都在学习。他们性格迥异,生活中也有矛盾争吵,但在学习这件事上,对知识的追求上,却是惊人的一致。我相信,若是他们能平安躲过迫害,躲过战争,他们也绝对能适应外面的世界,绝不会落后,因为他们的大脑从未生锈。

      我还看到了安妮对世界万物的好奇,成长的心路历程,与家人相处的矛盾、快乐,在恶劣环境里的乐观。安妮,就像年少的自己,一边屈从一边叛逆。成人总会用他们的道理,条款来告诉我们怎样才对,想让我们跟着他们的指引去做。若是我们稍有反抗,就会引来更多的语重心长、谆谆教导,为避免更多的麻烦,只好一边跟着行动一边在心里排斥着。年少,是青春萌动的时期,对万事万物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奇心,对自身也是好奇得很。但生物课上,老师讲的隐晦,家长更是对此讳莫如深,若是不小心触到此类话题,便如遇洪水猛兽一般,避之唯恐不及。我们所了解的就止于影视作品的只言片语,个别镜头。家,是最温暖的存在,也是最严寒的极冷之地。他们予以爱、关怀,也同时予以斥责、暴力。我们总是一边埋怨一边和解,这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成长。

      “纸比人有耐心”,谨以此文闲记杂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日记: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自我觉醒的旅程 我认为一个喜欢写日记的人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善于反思,同时内...
    惊鸿Joy阅读 4,032评论 0 2
  • 一个14岁的女孩,在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身处藏身密室2年里,在压抑和恐惧笼罩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努力克制住自己...
    走走616阅读 5,229评论 0 0
  • 文/曾卉 也许你有一颗少女心,用日记记录过春心萌动的时刻,茫然无措的时刻,但你见过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在死亡的威胁下...
    那样笑靥如花阅读 4,019评论 0 10
  • 在本文的开篇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将您置身于一个小小的空间与世隔绝,晚上不能开灯,白天走路不能发声,仅靠一台小收音...
    Hwjuan阅读 5,803评论 3 3
  • 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同一段英文翻译成中文的N个版本,都各有千秋,在信、雅、达的同时,展现了中文的魅力,在此...
    沧海七粟阅读 3,90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