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将文中加黑部分读三遍!(2)思考并回答,您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性观、价值观是什么?
下面的黑字部分是必须要贴出来的,因为我的书上已经被删掉了。如果不是老师把这些内容贴出来,我是不知道自己得到的宝贝已经是被他人挑拣过的,内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悲哀。
可能编者觉得这部分是没有用的,看起来也确实无用。我想说许多东西的价值绝不是以“用”来衡量的,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指引。
咨询员对求助者的接纳、尊重程度,往往与他对人的看法即人性观(如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等)有关,而且即使同样是对人抱积极看法的,也会有层次上的差异。这种人性观的不同会影响到咨询方式。
第一种咨询员深信求助者有内在的潜力去改变、去行动、去面对挑战和成长,因而他会很尊重求助者个人的决定和意向,对求助者的一言一行不加半点评论和干涉。
第二种咨询员虽同样相信求助者有能力改变,但认为那能力有限,需要外界包括咨询员的帮助,因而他虽尊重求助者的意见、选择,但同时也认为有必要加以指导、提醒。
第三种咨询员相信求助者有能力应付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则有赖于专业人员的帮助,为他们作参谋、作指导,以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四种咨询员则不那么相信人是有内在潜力的,有的甚至认为人的自然倾向是消极堕落的,人身上有许多原始的、野蛮的、罪恶的倾向,有某种劣根性,有原罪,趋向于自我毁灭的。
形形色色的人性观,都会影响咨询员在咨询中的态度和行为。咨询员的人性观还会影响他对咨询理论和方法的选择,而选择的理论和方法反过来又会影响他的人性观。
在中国的咨询员中,持第二种、第三种看法的人占多数,即相信人都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有时会受到自身和环境的阻碍,需要借助于外界的支持、帮助。心理咨询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表达的内容往往以人性中的消极面、阴暗面、弱处、缺点、危机为多。一位对人持有消极悲观论点的咨询员可能不容易对求助者拥有信任和尊重的感情,很难相信求助者会有能力去面对危机、克服困扰,往往会忽视求助者身上的光明面、潜力,从而忽视去调动求助者自身的积极性。这种咨询员本身容易被阴暗所包围,感到压抑、烦躁,同时也会把这种情绪传染给求助者,给咨询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不是充满活力、乐观、温暖的交流,而是笼罩着阴沉、灰色、悲观、有气无力的气氛,这对咨询是非常不利的,还会增加求助者的困扰。
因此,咨询员积极、乐观的人性观、人生观,乃是影响咨询氛围的基调,亦关系到各种咨询等特质的运用。持悲观消极人生观的咨询员,很难有效地运用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温暖、真诚等特质,他们可能会把具体性、即刻性、面质作为发泄自己情感、攻击求助者、血淋淋地解剖求助者心灵的手段。一般来说,这种咨询员的咨询效果害大于利。
关于思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这可有点难。我根本不知道“三观”的概念,还是硬着头皮写写。
从初中学习的《青少年修养》到大学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都属于政治课,我一门也没学好,甚至因此而讨厌这个科目的所有老师。本来都忘了这回事,今天老师文章中提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才想起来。
经常说“三观不合”,到底怎么不合,或者说三观是什么,我真的说不明白,可能我是一直跟着感觉走?
有问题上百度。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的世界观是什么呢?我觉得世界观就是我跟世界怎么玩和我怎么跟自己玩的关系问题。归结起来还是人怎么跟自己玩的问题。一个人能跟自己玩好,也能跟他人玩好。相信自己是美的,整个世界都是美的;相信自己是善良的,整个世界也是善良的;自己的心态是积极、正向、阳光,世界就是积极、正向、阳光。“心中有什么,眼中才看到什么。”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观点和看法。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好像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呀。就在敲下这些字的瞬间,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过得浑浑噩噩,原来一直没有目标。努力与劳动的差距不在于做了多少,在于一个有目标,一个不断地重复。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老鼠,整日奔跑,那又如何?
再看看价值观。这可能是我尚能理解的三观中的唯一。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外出游玩上。自从学了心理学,银子的流动方向掉了个个,全部转成了学费。最奇妙的是,外出游玩有心烦的时候,学了心理学,整天却跟打鸡血似的,劲头十足,偶尔有点小焦虑,也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做了铺垫。如此看来,我是更注重精神生活。
我对吃饭的要求很低,自己一个人在家,经常是水煮面条,有时连饭都懒得做。曾有朋友笑我日子过得像个“苦行僧”,我却整日美滋滋,看来我们在价值观上还有一点小分歧。不过,我现在也向朋友学习了,譬如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适合我穿的衣服,哪里有漂亮的碗碟,等等。我们的价值观慢慢趋同。
三观不合,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越来越融洽。以“三观不合”为理由分手的那些情侣们,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是真的三观不合,还是缺少理解沟通?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对人性的看法。即便某人做出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我想ta也是情非得已,毕竟趋利避害是我们的本能,保全自己是人的生存需要。
悉达多王子成佛后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如果说我们是一只被油污蒙蔽的灯泡,把油污擦掉,灯泡自然就亮起来了。一切都是本自具足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相信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求健全发展,因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这好像跟悉达多王子成佛后说的是一个意思。
想多了怪累,我还是想想怎么和三观虽合却经常意见不一的丈夫把后半生过得少些鸡飞狗跳来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