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次第
P116-P119《佛法休学基础导读》
学佛的次第,分四点讲就是四预流支
(一)四预流支
1.亲近善知识
2.多闻熏习
3.如理思维
4.法随法行
(二)学佛的次第
1.如何修人天善法
亲近善知识:
比如做人这一块孔夫子的《论语》,袁了凡的《了凡四训》,俞净公的《太上感应篇》,这些都是善知识,多亲近善知识。除了善知识,多亲近善友,大家坐在一起共修的都是善友,我们需要亲近这样的善友。(的确是的,每一次共修完,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回家路上都别提多开心,特别愉悦,那一晚的睡眠质量都是特别好。感恩遇见大家。)
2.如何修道声闻缘觉
真正懂无常,无我,多闻熏习,落到生活当中。
3.如何修菩萨道
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么地狱要怎么空,地藏菩萨不入地狱,地狱众生怎么上来做人?众生都在刀山剑海中受苦,那么菩萨也要跟着受同样的苦,如果菩萨度的是牛,他就要到牛群当中化成牛,如果是虾,就要变成虾,等他们做人了,菩萨又要便成人教他们做人,他要以人身去度人的时候,同样要克服他身心种种问题,他在人间承受最苦的,才能去接引人间最苦的人,他在人间当总经理,董事长,才知道如何去引接那些总经理,董事长,入这一行才能度这一行的人。菩萨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真真切切的,在人家跟我们同样会有生老病死,同样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有五蕴炽盛苦,他同样感受这些苦,然后,从这些苦里走出来,再告诉大家,如何从这些苦走出来,脱离出来,引领我们一起看透世间的苦,世间的无常,让我们把内心的染爱给放下。
菩萨要度什么,都必须自己变成什么,去了解它的苦,才有可能去度化众生,同样的,我们人呢,我们亲人,朋友,爱人,亲子关系之间,是不是也一样呢,要多站在他人的身份和立场去说话,开导,帮助,引领他人呢?
比如:我们为人父母,是否可以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和立场看问题呢,用孩子的眼光和身份考虑问题呢?比如我们妈妈们,我自己也是经常喜欢逛街,带着小孩子出去逛街,但是发现他们压根不喜欢逛,后来才发现蹲下身来看看他们的视野,以他们的高度,他们眼前看到只是来来往往一行人的小腿,大腿呀,原来他们的压根就看不到那储藏柜里美丽的衣服,饰品,琳琅满目吸引我们眼球的商品呀,也就恍然明白了为什么孩子爱吵闹,一分钟都不愿意陪我逛街了,也就能理解明白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整天说教我,大道理训我,我肯定也不开心,我也反抗,如果我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大人身份说教我的孩子,你必要这样,不要那样,这个可以,那个不行,说教太多,规矩太多,他们一样的会反抗,不开心,叛逆那都会是必然的结果呀。
那么亲人爱人之间呢,是不是也要多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说话,处理问题呢。我也要常常反思妻子的身份,我是否站在丈夫角度去考虑过他的生活,工作各种问题呢,为人丈夫,是否也要站在妻子的身份,地位,经历去思考问题呢, 为人子,是否也同样站在父母角度去理解父母的不易,和困难呢,我很开心,有同修因为学佛结开母子心结。
我们朋友亦如是,如果我觉得我的朋友有烦扰,困惑,问题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微不足道,无足挂齿的小问题,甚至都觉得不是同一档次的问题,大家说的很幼稚的问题,我不愿意聆听的时候,其实恰恰就是我最最最需要修行的地方呀,因为我不是不是别人呀,我不是他呀,我没有经历过他所经历过的经历呀,所以是我不明白,不理解呀。这个时候,更要用心聆听,下功夫去修行。
修行要破我相,破我见。要怎么修,怎么破我相,破我见呢?
比如在厨房做饭菜的人,在厨房做饭菜,用心尽力的去做好每一份饭菜,碗筷能清洗得干干净净,能把厨房整理得干净利索,是在修行,我们晚上大家都坐在这里听兮姐讲课,兮姐感冒咳嗽还在认真讲课,这是她在修行,我们大家认真,虔诚听课是在修行,阿姨不时给我们端茶倒水,如亲人一样服务我们大家,这就是在修行,修行不是说非得坐在那里打坐,听课才叫修行,每个当下都是修行,再比如,我能有时间,机会过来和大家一起共修,也是因为孩子他爸能在家好好看孩子,腾时间让我共修,那么,他也是在修行。我们修行都是活活泼泼的,没有死的,都在生活当中,在生活细节处。
修行要怎么破我相,破我见呢?
这个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用功,用功,在微细,细微处不断用功,我们反思下我们自己是不是一有苦,我们就跑掉了,是不是一有情绪就被点着了,是不是一有习气就跟上了呢?我们是不是常常回避苦,这苦呀,不仅是身体的苦呀,比如很多人受不了批评,一批评,一有批评的词儿,一受点批评的委屈,那就炸锅了,而且炸得厉害啦,情绪波动很大,人家一批评,我们就立刻不高兴了,你反过来想想,这其实就是“我相”。哪怕人家在你身上拉屎,你不高兴了,也是“我相”呀。 又比如说,看到别人整天坐在那里舒服的喝茶聊天,而自己确要在厨房奔波忙碌一日三餐,是不是会有不开心,不高兴,这也是
“我相”,如果我们都能安住在当下,不管别人在做什么,而我们都能静心用心用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厨房工作,那么这个我执我相就已经在厨房开始破了呀。所以懂得修行的人,每一个当下都是修行。不懂得修行的人,即使出家,也会苦,甚至更苦。
我们每一个当下,都要把自己的心扫一扫,自净其意,扫着扫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从量变到质变。才产生开悟的那一刹那。
(此刻,我能有时间整理,巩固学习要感谢还在在厨房忙活的儿子他爸爸。再一次感恩同修们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