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国内名牌大学经济专业硕士毕业,研三那年还作为学校优秀生交换到欧洲留学了半年,专业知识扎实,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她毕业后顺利应聘到某经济报社的B市记者站,成为一名与上市公司打交道的“双肩挑”记者,即一边要做好当地上市公司的采访报道,一边还要为报社拉广告业务。两项都有任务指标,但招聘时负责面试她的大区主任却没有强调广告业务指标,只是隐晦地提了一下“双肩挑”的重要性,涉世不深的姑娘并未领会其中含义。
这个小小的记者站,只有站长和她两个人。站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干练女人,当年从小县城一路奋斗到B市,在电台广播和纸媒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
刚刚入职,站长像大姐姐一样对小A关爱有加,中午常常拉着她到自己常去的馆子吃面,没事与她拉拉家常,逢她生日、年节还会多给她发一两百让她买盒蛋糕月饼什么的。初涉职场的姑娘干劲十足,又得到上司这唯一的同事这样的关心,善良的姑娘对站长言听计从,把感激之情融入了点滴工作,经常主动加班,不但超额完成写稿任务,还在站长安排下包揽了记者站大大小小诸如交水电费、收发传真、报销采购甚至卫生清洁等勤杂事务。琐碎而辛苦的工作,姑娘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很多出自她手变成铅字的文章也被当作“人情”在作者那一栏冠以站长的名字。
每每站长带着她去上市公司拜谒董秘等高管,寒暄时都要自豪地介绍一句她是某某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奇怪的是,当站长和他们商谈广告业务时却总是看似无意地将小A支开。
入职半年后,小A第一次接到大区主任的电话,先是关于她的广告业绩为零的质问,接着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小A想要解释什么,无奈于那边已气势汹汹挂了电话。不久,一次偶然,小A无意中听到了站长与大区主任的通话,“那丫头哪懂什么人情世故,不懂礼数,又懒,根本做不了业务,不过顶着个名校硕士的牌子混日子。。。好好好,您别生气,我会好好教他。。。”除了震惊还有愤怒和悲伤,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先前面对上市公司高管们站长口中优秀得前途无量的自己在大区主任这里多么不堪,为什么一到谈广告业务的实质阶段她就一定得"先到楼下等着“,为什么大区主任在电话里鄙夷地质问。原来,这就是职场啊,一切以业绩为中心,能为公司挣钱的那个人才有发言权。你的高学历、高能力,不过是为别人脸上贴金的资本,那些平日里的嘘寒问暖和关怀备至不过是同行之间业绩指标真刀真枪”厮杀“的面纱。。。
矛盾终于爆发。一次,小A要求独自去参加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站长勉强答应,可当她出门后站长又反悔了,打电话叫她回来。倔犟的姑娘没有顺从,挂掉电话继续往前走。没一会儿,她接到了大区主任的电话,强势地让她返回站里并跟站长道歉。最终,小A还是回到了记者站,但积压的情绪伴随着汹涌而出的泪水让她无法再选择隐忍地道歉,她发了脾气,拍着桌子与站长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