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是父亲74岁生日,也是他结婚53周年纪念日!
父亲是独生子,却不是响应什么政策,而是其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夭折了。在那个能生多少,就生多少,多子即多福的年代,父亲这根独苗是金贵的,也是孤独的。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娇贵,而是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庭教育中长大的。即便是父亲全县考第二,也得不到祖父的半点奖励,因为祖父可以两个县考第一,是考上黄埔军校,却因封建家庭只能读师范的郁闷才子,面对这样的儿子,他并不如意,皮鞭子沾凉水也不觉得过分……
父亲高考赶上文化大革命,等到恢复高考时已是我们姐第三个的父亲,母亲支持他参加考试,可是父亲却因为放不下我们而没参加!再后来因为帮别人写材料被赏识成为小学民办老师,再后来成为中学尖子班数学老师,就这样一步步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公办教师,去党校深造……退休时,负责乡镇的文教卫生工作!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上班、种园子,总是弄得一身灰,母亲爱干净,就拿着扫炕的扫帚浑身“抽打”,我感觉不是在扫灰,而是在打人,能明显感觉到疼,可父亲总在笑,最多说一句:“好了”。我呢,上了几天学,就不知天高地厚地给父亲起了个外号:流动的灰尘。父亲不生气,反而说好!
更让我佩服的是,我们姐妹三个,谁不都觉得父亲偏心,都觉得对自己是最好的,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他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每年父亲生日,都是亲戚家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地吃一顿饭,今年也一样!蛋糕、蜡烛、礼物、喝酒……照旧的程序,吉祥的祝福!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父亲变了。
“祝二姐夫生日快乐,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几十年只闷头干活,不善言谈的舅妈,虽已六十多岁,但心里始终住着一个18岁的公主,爱美了一辈子。就看今天的打扮,黑色搭肩梨花烫,银色小夹子挑起刘海拧成一股小麻花轻轻向后一夹,便是“街头时尚”了。纹过的眉,割过的眼,涂过的唇,拍过的脸,旧屋经此翻新倒也看着赏心悦目。尤其是三十岁人的面条身段,夏天穿旗袍时,那就是上海滩的冯程程了。而今天穿的是红格过膝薄呢风衣,黑色打底裤,脚蹬白色内增高半踝休闲鞋,怎么看也不是六十多岁的人。
“好-----”大家拍手叫好!
“别急,还有呢!”老舅妈笑嘻嘻地拿起桌上的一支玫瑰深鞠躬双手递给父亲,“送你一朵小红花”
“好好好”大家再次兴奋地鼓起掌来。
父亲早已合不拢嘴了,这个平时就对父亲尊重有加的小舅子媳妇,突然间这么妙语连珠的祝福,插科打诨的献花,父亲显然有点不适应,想说话,却没说,举起杯,喝了一口,全在酒里了。
“首先祝二姐夫生日快乐,感谢这几十年来对我的包容,照顾,我脾气不好,别跟我一般见识,因为我一直把你当哥哥,和我的亲哥没有区别,这杯我干了”
这位是我老姨,今年也已经60出头了。年轻时是公认的美女,在80年代,人们生活条件刚刚得到改善,老姨已是北京的裙子,上海的西服了,走到哪里都是美人香风。老姨对我家的照顾是最多最好的,我们姐三个每人差一岁,要交学费都交学费,要买书本都买书本,没有给到父母任何喘息的机会。老姨来啦!便是好东西来了,肉啊、水果啊、糕点啊、细菜(不常吃的菜)啊……我印象里用的第一瓶红色“派丽”洗发水也是老姨带来的,更不用说衣服了,新的旧的,每年每季随时都有!
我至今还记得我穿的第一件西服是老姨的结婚礼服,暗红色的,后背被我穿成了接近咖色;第一条牛仔裤是老姨的,有点瘦勒得慌,但在当时,是流行是时髦;第一件属于我自己的娃娃领的白衬衫是我放假第一天老姨领我去买的……
母亲排行老二,一个姐,两个弟,两个妹,外男外女站成排,谁家都不宽裕。我感觉老姨对我家是最好的,记得在我父亲心脏手术时,她闻听即从几千里之外飞回来,陪在医院,所以几十年来我们全家都感恩着她的好!无论发生了什么。
“自古红颜多薄命”老姨的婚姻很不幸,第一个姨夫工伤去世,第二个婚内出轨前妻离婚,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想嫁的。生活的不如意也使得她性情大变,发脾气出口伤人是家常便饭,但大家都理解她,惯着她,久而久之,便是恃宠而骄,越发的蛮横了。而今天,几十年之后的今天,她能说出这样发自肺腑的话,着实令人感动,我和姐姐竟感动得落泪了,想想我父母,我们……这些年让着了她多少?她心知肚明呀!可亲可爱的老姨,所谓亲情便是此番情形吧!
父亲笑了,故意地长出了一口气,举起酒杯:“啥也别说了,喝吧!”这个会意的举动让坐在旁边的舅舅涕涕地笑出了声,举杯、碰杯,喝酒!
老舅是个憨厚的人,小时候我们姐三个都有长住舅家的经历,在我父母金婚宴上,老舅曾举杯动容地说:“二姐、二姐夫对我们这些兄弟姐妹,还包括下一代侄男八女,关爱备至,那真是钱是钱,物是物,谁有困难都帮助,姐姐是天下第一好姐姐,姐夫更是天下第一好姐夫!”并唱了一首老歌,字正腔圆,饱含深情,震惊全场,因为没人听他唱过歌,包括我母亲,那一刻仿佛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我的这些姨娘们对我父亲挑不出一点毛病,包括在坐的大姑,她是我父亲的姨表妹。黄宏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她的真实生活,早年生活的拮据不说都能想到,和我舅妈老姨岁数相当,却像是差了20岁,满脸黑斑!不过,晚年幸福,儿女们都很孝顺,也算知足!每年我父母的生日,他们都带上自家的土特产,驾车几十里来祝贺!
“祝老哥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也祝我老嫂子身体健康,天天高兴”
说话间,半杯舍得一饮而尽,农村人的豪爽,绝不啰嗦!
“祝大舅生日快乐!”
“祝姥爷生日快乐!”
“祝姑父生日快乐”
……
就这样一圈敬下来,酒也喝得差不多了。有请“寿星”收杯:
“感谢儿女们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生日宴,感谢家人们的祝福,希望在座的每一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70多岁了,感觉很快乐,我的目标是100岁,多了就不要了,怕人烦”
嗯?父亲可是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感谢儿女,在我们的理念里,这都是应该的,不这样做就是不孝啊!而且,被冠以“天下第一大孝子”的父亲不也该认为是天经地义吗?何来感谢呢?
我们这一代人会说:“感谢我的孩子,让我成为你们的父母,让我成长”而父亲这样的话一辈子都没说过,我们也都是在严厉的父爱中长大的,从没有过被父母感恩的想法,有的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警示,要尽其所能地去爱他们,关心他们,不留遗憾!
“活100岁,好,有勇气,可是这怕人烦……”父亲是笑着说的,说的很幸福,说的很调侃,但是有点不对!不自信了?没有安全感了吗?不是说,国家给的养老金雇人也绰绰有余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小孩儿?越老越怕?
“说这话,谁烦你?”母亲最先捕捉到了信息,一边笑一边拍了下父亲的肩膀。
我有种冲动,想说:“过生日,咋说这话呢,多不吉利”我也明显感到坐在身边的姐姐身子往前耸了一下,有话要说!姐姐是出名的大孝女,什么事都想在父母的前头,对父母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她吃过的用过的也必须让父母享受到才行,而且性格开朗,善讲笑话,是父母的开心果。
但还没等我们张口,哥哥举杯说话了。
哥哥比姐姐小一岁,但却是大哥的姿态,且不说他如何的智慧、如何的粗中有细、如何的孝顺,单是解决了我老舅的养老问题,免去了我母亲心心念念的后顾之忧这件事就可见一般了,天空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气魄。
“那就试试呗!”气定神闲,轻描淡写,不大的眼睛透过眼镜片笑眯眯地看着父亲,已然发出了挑衅。就像他小时候,别人说他打不过某某,他就不服地说:“那就试试呗”,结果一定是对方怒气冲冲地找家长。
“对,你就试试,活他100多岁,看谁烦?”
“你必须得试试”
“对,试试”
“您得试试,要不多遗憾呢?”
一时间, “试试”成了开启大家灵感的钥匙!也成了发自心底的,别的语言都再无法代替的祝福!
“既然大家都建议我试试,那我就试试”
气氛再次活跃起来,父亲以不易察觉的眼神扫了哥哥一眼,举了举杯:
“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