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的本相:贪欲与对权势的畸形迷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传世佳作都以女性形象为主题,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封神演义》中的苏妲己。苏妲己是商纣王的宠妃,她美丽妖娆,聪明机敏,却作为一个女人背负了数千年来亡国的骂名。
事实上,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个别人物,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与原因,这种选择性忽视是对更大的黑暗的回避,是一种下意识回避根本矛盾的态度。
苏妲己的存在只是权势与欲望的载体,她内心的贪欲迎合了商纣王对权势的渴望和滥用。
这两种欲望像大蛇一样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了毁灭千万家庭和夺取无辜生命的妖魔,这才是亡国的真正原因。
所以,苏妲己只是一个皮囊,她没有皮相,她的存在只是权势与欲望的化身。
过去三千年,和往后的三千年,苏妲己的故事都不会终结,因为权势与欲望从来都是无止境的。
即使周武王砍下她的头颅,即使苏妲己的肉体消亡,但她的本质却一直存在。
如果说周武王为正义代表的力量,真正应该灭掉不是是商朝,不是妲己与纣王这两副皮囊,而是灭掉对权势畸形迷恋和无止尽的贪欲,灭掉这使人变成妖的畸形欲望。周武王应该建立的是能使杜绝权势畸形变异的良好的制度与规则,利用善法压制人心底的妖性,成就人性。
人们往往寄希望于英雄少年屠杀恶龙,还世界朗朗乾坤,但这最终不过成了恢弘的神话。
而想要一个简简单单,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必须依靠制度和规则的力量来约束和引导,本就有成妖倾向的人性。
回头看,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无不是忍受不了惨烈的剥削的人们愤而反抗,最终推翻权势与贪欲畸形统治的世界。
但是百年后,当初的屠龙少年最终又成恶龙,人们又开始期待新的英雄少年奋起杀龙。
代代如此,代代相似。
贪欲及对权势畸形迷恋是妲己、纣王、战争、文字狱、军阀、党争、屠城、暗杀、贪污的本相,每当英雄少年砍下妲己头颅时,人们齐声欢呼,但实际上她没有死,而是潜藏在人间,伺机而起。
她没有皮相,她可以成为你,也可成为我。
权势和贪欲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它们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
当一个人追求权势和贪欲时,他们会逐渐失去自我,变得冷酷无情、残忍嗜血。他们会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权势,不断施展诡计和阴谋,将自己的欲望和私利置于他人的生死存亡之上。他们会无视他人的苦难,对国家的命运漠不关心。
然而,权势与贪欲的追求从来都不会有终点。
当一个人得到了权势和财富,他们往往会变得更加贪婪和对权势无止境的跪舔。
他们不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为了保住权势,就会不断地追求更多的权势和财富,就像掌心上立着一根竹竿,为了使竹竿不倒,就必须不停奔跑。
他们会不择手段地争夺和保持自己的权势地位,不管是通过欺骗、背叛还是暴力。
权势与贪欲的追求也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破坏。
当一个人陷入权势和贪欲的漩涡中时,他们会失去自由和快乐。无法自拔。他们会为了权势和财富而不顾一切地伤害他人,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良知和人性。
我们应该警惕不仅是自己对权势与欲望的迷恋,也要警惕别人对于权势与欲望畸形痴迷。
要控制这种欲望,必须要是凭借,如悬在头顶的达默斯之剑所代表的社会制度,一种成妖成本极大的社会契约,一种能将权势畸形迷恋和贪欲封印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制度。
那是一种能压制妖性,使人性自在、童心澄明、老吾老、幼其幼的天下大同制度。
一种使妲己不能成为妲己,使纣王不能成为纣王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