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小史》阅读笔记Week 2 (P.57-151)
1. 图画书最美妙之处,是它提供了童年这个迷人的秘密入口。
纵观图画书百余年来的发展,不断探究和创新,但它所探究的根本似乎一直未变,就是借着童年关怀来探究人内心世界的真相,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
2. 儿童观念的变化催生图画书。
图画书作为一种面向大众刊发的儿童读物,主要是观念的产物,它来自近代对儿童概念的发现,人类开始渐渐承认儿童是一种独立的个体存在,而不是成年人的附庸,大人的“具体而微者”。处于童年阶段的人类有独特的人格,同时具有独特的学习和成长特征。为儿童准备的书籍需要给孩子有意义的愉悦,“寓教于乐”。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画》是图画书最早的雏形是一种知识性读本,是夸美纽斯所倡导的公共儿童教育的一部分。
3. 松居直先生总结:请把图画书看作大人为孩子朗读的书,千万不要把图画书当作孩子的练习册。
想象一下,孩子一边听妈妈念文字,一边看着上面的画,无边无际的遐想,那种感觉多么美妙!这就是图画书特有的奇妙配方。
4.图画书的几个大奖——纽伯瑞奖,凯迪克奖,卡内基文学奖,格林纳威奖
热衷于童书的书业大腕和《出版人周刊》的老板弗雷德里克·梅尔彻是纽伯瑞奖和凯迪克奖的发起者和主要赞助人。纽伯瑞奖主要鼓励原创童书,1922年第一届评选的大奖得主是历史学家房龙的《人类的故事》。
1937年设立凯迪克奖,专门奖励给童书插画者。1938年第一届颁奖给图画书《圣经里的动物》。在英国,1937年设立卡内基文学奖,类似纽伯瑞奖;1955年设立格林纳威奖,类似凯迪克奖,主要奖励图画书。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图画书领域奇人迭出。
“金色童书”系列1942年出版。最初的12本中有一本小书《世界上最慢的小狗》,仍然是美国图画书累计销售量最高的一本。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童书出版到了前所未有的欢心岁月。二战结束,百业待兴,熬过了经济大萧条,世界大战,经历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很多人对纷乱的世界感到厌倦,把主要关注点转向家庭和孩子,多少也是为了弥补自己成长的缺失。
6. 孩子学英语的入门书:“我能读”系列;苏斯博士系列。
7. 就算只是为了孩子,也不该再有战争了。
国际安徒生奖是一个以世界和平为使命的童书大奖。
莱普曼女士:“从古到今,战争都是孩子最大的敌人,它剥夺了他们的童年。就算只是为了孩子,也不该再有战争了。”
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领略其他文化的美和净化,也许是最大限度降低未来大规模战争发生可能的好办法。
8.近30年来,全世界图画书异常丰富,这类图书的艺术形式已经非常成熟,印刷技术也几乎无所不能,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纸媒体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创作者和出版者们不断创新。
20世纪80年代,无字书渐渐兴起。无字书只用图画来讲故事,给读者留下无穷的解读空间,需要高超的技巧。
瑞士插画家模拟克·弗利克斯“小老鼠无字书”是相当成功的先驱之作。今天公认首屈一指的无字书大师是美国的大卫·威斯纳,比如作品《梦幻大飞行》,《疯狂星期二》《七号梦工厂》《海底的秘密》
1968年出生于荷兰移民家庭的莫·威廉斯是新一代美国插画家的代表,他主张图画书是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他的“鸽子”系列非常成功地与小读者互动。“古纳什小兔”三部曲非常成功地将实景摄影和卡通插画融合,像动画片一样,动感十足,鲜活幽默。
1981年加拿大插画家乔恩·克拉森也是一位动画人,参与制作《功夫熊猫》,“帽子上不去”是绝佳的代表。《这不是我的帽子》获得美国的凯迪克金奖和英国的格林纳威奖。
9.图画书的诞生最重要的是土壤。
首先是读者要有经济实力,其次要有观念的支持,需要至少有一群人,像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样,愿意承认儿童的独特性,希望儿童有特别的精神食粮,比如这些有趣又美丽的图画书。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播种者,推广者和维护者,像美国的那些儿童图书管理员,担当“童书守护人”,“说故事人”。
中国大陆的图画书土壤,大概在21实际的最初十年,渐渐形成。国内的原创作品比较经典的如1955年出版的《萝卜回来了》(方轶群文,严个凡画),经典之作。1991年蔡皋出版了《荒原狐精,2008年更名为《宝儿》。后在日本合作出版《桃花源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哪吒闹海》还有“三国”系列,“西游”系列等。
在交流中对大陆帮助最大的是台湾地区童书界。如信谊,和英,天卫等出版社,如林文宝,方素珍,余治莹等阅读推广人和创作者,分享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日本出版家松居直在中国大陆推动“小松树”图画书奖,也储备了一批人才,如周翔,朱成梁等。理论上,朱自强,季颖,彭懿等先后赴日本学习研究图画书。
10.昨天得知松居直先生2022.11.2离开了我们,默哀并感恩,先生一路走好,这样一颗巨星,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