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已经14年了。对父亲的记忆有些越来越模糊,有些却越来越清晰。
小时候,父亲是每年出现1-2次,大部分时间是镜框里那个身穿军装的陌生人。我在姥姥家长大,感觉有没有他不要紧。不过还是喜欢他带回来的好吃的。
父亲先是在部队,后又在裁军大潮中随部队改为军工企业,在深山里施工。父母异地了多年,终于在我5、6岁的时候托人调回了县城,和母亲在同一个工厂上班。从此父亲留在了家里,不再只是个陌生人了。
我逐渐发现父亲是个好玩的人,他经常把我和姐姐逗得大笑。邻居阿姨说我家谁谁就从来没有这样哄过孩子,语气里都是羡慕。那时我还蛮骄傲了一下。他的自行车车梁上的宝宝椅是我的宝座,最喜欢坐在小椅子里出去兜风,哪怕只有几步路。后来从小椅子上摔下来,断了胳膊,依然喜欢那个宝座。可能因为坐在那里,坐在父亲的怀里,既安全又温暖。
父亲和母亲从没有在我们孩子面前吵过嘴,更没动过手。父母对我和姐姐的口径始终一致,根本别想从这里没有得到同意就去另一个那里找到突破口。曾经对这个还总是耿耿于怀,现在想来父母之间的感情和谐让我对爱情充满信心,始终可以信赖感情。
父亲手巧,家里大到家具、自行车,小到拉链、针头线脑,没有父亲修不好的。每天,他就在家里捣鼓着做新的,修旧的。我看一会儿就跑开了,嫌太闷。没有能遗传来父亲手巧的基因。
父亲的缺点就是叨叨。从我们姐俩的穿衣梳头到行为举止,从头到脚,无一不叨叨。什么头发帘不要太长,上衣拉链要拉到胸口以上,不要老吸溜鼻涕,不要用手背蹭鼻涕什么呀……什么都管,管得要多宽就有多宽。好烦!
不过总得来说,青春期之前,我是个乖乖女,父亲是个和善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