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番着上了一天的课,课是真心的好,只是一天时间下来,道道菜都是硬菜,着实来不及消化。纵然特意空腹了半天,但是一口气终究难吃成一个大胖子。所以,此刻,还是决定让自己趁着“课间”时间稍微放空放空。
云上,我们早已不再缺乏资源,不再缺乏好的资源,但是现在我们缺的是可以真正用心二次创作的“好厨师”,为孩子们烹饪出适合自身的色香味营养俱全的“精神佳肴”。
理想终究要落地才能真正成长。乱花渐欲迷人眼,此刻需要揉揉眼,静静心,反思自身,看清未来。
审视当下的窘态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瞬间为世界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忙碌都定格在了猝不及防的一个空间里。起初,忙碌的人们欢天喜地——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了!可是,渐渐的,生存的意识让突然懈怠下来的人们开始有了危机感。于是,社会又开始躁动起来。“少年强则国强!”一直害怕少年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面对延迟开学的无奈而变得焦虑,习惯了传统教学的教育人们面对突然要被压缩课时——且暂不知具体期限——的教育任务时变得格外的焦虑……一时间,社会被各种焦虑所充斥。
面对疫情,面对危机,国务院参事汤敏老师为我们如此点播:有危就有机,本次疫情促使教育改变模式,通过互联网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送到每一个学校中,这就有可能让我国教育更早地迈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加快我国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的推进。
其实,互联网课程早些年便已在推行,只是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合点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还有后退余地时,人们都愿意选择在安全区域内随大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很多和平时代产出的新新事物就这样在温温不火的炼狱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向世人亮相,互联网课程也是如此。
不得不说,互联网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尤其在这个特殊时期它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循环使用的优势得以凸显。但是,为何当下我们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呢?是课程资源不好?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学生们缺乏使用互联网的素养?还是我们没有一个成熟的、好的平台去推行?不是!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教育人面对此次疫情时有点病急乱投医了!我们想的更多的美其名曰是为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在为我们自己,为求心安。觉得只要塞给学生、家长一些资源就足够了,就是真的尽力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今天,将自己视作学生。尝试挑战了一天的网络课程。每节课有短暂的课间,而且课程绝对堪称一流!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作为一个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的我,说实话,定力还是不够。用眼过度会导致用眼疲劳,来不及消化时又会不自觉的分神。这,就是最真实的感受!当我们将资源丢给学生之前,我们是否有去体验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自己都不曾参与过的、体验过的,甚至没办法做到的,我们又有何资格去强求?
回归教育之初心
我们的教育不是去讲述陈旧的信息,而后苛求学生们能够迁移到现实的世界中;也不是重复不变的教条和原理,而后去比拼学生们的记忆水平和刻苦程度;我们的教育需要对当下世界的变化多一份关注,也让孩子们注入一份真实的热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里,为了对抗肺炎疫情,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最美逆行者,从小年夜直飞湖北的医疗队到24小时不休的建筑工人再到千千万万的基层工作者们,他们不是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偶像,不是我们向往的帅哥美女,他们都是普通人却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了希望和光辉。
这就是中国的勇气与力量,这样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习。如果能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何尝不是更深层的教育?当孩子们意识到在阳光下自由的奔跑,和小伙伴们快乐的玩耍,与家人其乐融融的团聚,去学校上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却那么令人期待,“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从说教变为体会,这样的“学习”必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我们作为教师,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热爱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不辜负爱我们和我们爱的每一个人,这应该就是答案所在吧。
学校,是舞台,不是擂台。我们教育的使命是要让每一朵花都绽放,让每一只鸟儿都歌唱,而不是用狭隘的审美去评定“一、二、三”。
置身未来拔云见日
历史的齿轮从来不会因为某段小插曲而停摆甚至回转,越接近光明,身上的晦暗会越明显。立足当下,充实自我,置身看得见的未来,所有的阴霾都将为你让路!
未来已来,砥砺前行!figh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