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是好宝宝……”童年记忆中,无论如何也少不了几首这样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那些夏夜观星、共骑竹马、嬉笑游戏的剪影,都摇曳在岁月的深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小小的童谣,不仅记录着我们蹒跚学步的懵懂,也注入了滋养终生的情感源泉,更不知不觉培养了语感、增加了词汇,在中国人独有的诗歌韵律中,去体会身为龙的传人的幸福。
遗憾的是,孩子从小接触的绘本数量上还是以国外作品为多,所以当我发现这本《动物园》,真的有眼前一亮的惊喜之感。翻开这本小小的书,童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属于80后的回忆纷至沓来。
绘本《动物园》的文字作者是林颂英,图画作者是詹同。林颂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小壁虎借尾巴》是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经典,曾经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詹同是詹天佑的孙子,也是著名儿童美术家。1994年,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
01 中国风漫画,打造中国孩子的专属视觉印象
很多孩子对漫画的认识,往往是从国外的动画片和漫画开始的。作为妈妈,我自然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多一些传统文化的熏陶,多一些中国创造的滋养。詹同先生的《动物园》就是这样一本能够轻松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自然获得儿童喜爱的好作品。水墨画风的漫画,将动物们的种种情趣,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书中,阅读的过程变得格外惊喜与舒畅。
出版社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还特别邀请詹同先生的女儿詹萤老师重新勾线上色,尽最大努力还原作品原貌。这本绘本的用纸也非常讲究,能够更好地再现先生的原画作的特点,水墨晕染的效果。
林颂英老师曾说,“詹同以漫画为擅长,风格独特,是一位有声望的画家。想不到他绘制的动物另有一种情趣,每一种动物形态突出,清新可喜,特别勾勒出各种动物的眼神非常生动,很耐看。”你看,书中的图画,寥寥几笔就让一头大象跃然纸上,轮廓的清晰,色彩的变化,大象的特点一下子就印在了孩子的心里,中国式美学的种子也就随之悄悄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我在翻看《动物园》的过程中,总是恍若回到了童年,种种的记忆浮上心头。想来若干年后,孩子们长大成人给他们的孩子讲这本,大概也是同样的感受。好作品自带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那专属的视觉印象,就此传承下去,成为童年世界中独有的一片芬芳。
02 中国风童谣,记录中国孩子的生命成长轨迹
周作人说,“儿童的精神生活与原人相似,他的文学是儿歌童话……”他认为历经岁月洗礼与沉淀留下来的传统童谣具有很高的品质,好的创作童谣一作难求,往往需要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这本《动物园》中的创作童谣,可以说品质很是上乘。一首首韵律十足,节奏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会忍不住跟你念。林颂英老师创作的童谣,篇幅短小,好读易记,儿童很快感受到成功记忆的快乐与成就感,极大地提升学习自信。孩子愿意开口读,欢喜反复读,这会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极好的锻炼。
一面看着情趣盎然的画面,一面自然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孩子被这绘本的有趣、好玩、好听所吸引,常常要求你反复读给他听,亲子情感增进的同时,又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每一首动物童谣,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各自的特点。林颂英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精准地用诗意的语言呈现出每一种动物的主要特点。这自然教会孩子们细致地观察比较,清楚明白地表达,对于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力都有极好的帮助。
03 中国式浪漫,引导孩子爱护动物尊重自然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直接告诉他要爱护动物,要尊重自然,这些硬邦邦的大道理只能成为耳旁风,并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而生动有趣的画面,特点鲜明的形象,朗朗上口的童谣,却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保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善意。
前后环衬中,舒适的绿色浓淡不一,所有的动物都模糊了原本的色彩,融入进这绿色的世界。生而为人,我们也不过是浩瀚星球中的小小过客,并不比其它生灵多什么。让孩子在这样的画面意境中去感悟万物生长离不开大自然摇篮的呵护,也许比我们唠叨一万遍还管用。
扉页上三个娃娃手拉手笑哈哈地快乐奔跑,头顶有小鸟展翅飞翔,明亮的黄色会让人忘记烦恼。
第一位登场的动物是黑猩猩,右侧是它抱球骑车的大幅画面,自信优雅,左侧是它和小男孩一模一样的动作、神态学溜冰。作家和画家默契十足,文字和画面都在呈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和和谐相处的美好。
小小一本《动物园》,既能让我们带着孩子通过朗朗上口的动物童谣轻松认识35种动物,又能让我们沉浸在中国风的水墨漫画中感受美的熏陶,还能让我们回味童年、传承中国符号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