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釣魚的人們悠然自得,一個老者和一個年輕人卻在暗中較勁兒。
老者七十來歲,人稱“魚王”。年輕人30來歲,綽號“魚鷹子”。魚王,聽說魚鷹子了不得,想見識見識;魚鷹子久聞魚王大名。早想一比高下,魚王果然名不虛傳,頻頻得手,魚兒裝了半篓。魚鷹子也當之無愧,信手拈來,魚篓眼看過半。大魚上了鉤兒,魚王屏氣凝神,雙手擎竿兒。魚動人動幹而不動,變魔術似的大魚就入了篓。足足十幾斤重。
魚王釣到大魚,魚鹰子不動聲色,卻暗中佩服。
忽然,魚杆兒被重重的拖了一下,魚鹰子喜出望外,杆兒借於勢又“順”又“遛”魚鹰子幾欲得手。魚兒幾脫鉤,魚嘴兒露出水皮,魚鹰子猛一挑杆兒,結果魚一個打挺兒,弦斷魚逃。魚王一看魚鷹子不過如此,笑道:“年輕人性子太急了。賽場如戰場,高手相遇,憑的是內功。”
魚鹰子眉頭一皺,緊跟着眼前一亮,有了,魚鷹子兩眼放出光亮,他離開座位,看別人釣魚。人們知道魚英子,紛紛向他求教。英子也不客氣,幫這個打打鱷兒,調調魚食,替那個整整魚竿兒弄弄魚漂兒。俨然一個教練,反正別人的魚不可能算你的。魚王瞟一眼魚鷹子,笑他不自量力,好爲人師。
魚鹰子站在魚王身邊,魚王笑問,年輕人,還比嗎?我正在和你比呢。魚鷹子道,比,看看你樓裏的魚,回頭放肝兒。魚王笑道,還有,還用肝兒賽場與戰場高手相遇。憑的是內功。於英子笑了,成竹在胸。一些人喊魚鹰子師傅,這個一條那個兩條的往他篓裏送魚。眨眼間,魚篓就冒了尖,原來魚鹰子和這些人商定,他教這些人,每釣十條,有他一條。
魚王笑了,向魚鹰子翹起大拇哥,人們都笑了,笑聲牽出西天的彩霞,铺紅了整個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