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考语文试题分析11
四是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具有很大的开放度,让考生有话可说。
封闭内心、恐惧交流、让矛盾延续,这是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全国甲卷作文试题“真正的相遇”引导考生坦诚交流,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等正确相处。再就是贴近当下的热点话题,比如新课标 I 卷的作文“答案与问题”,从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引入,引导考生辩证思考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教育考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今年试卷有六个特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
有显性的,比如新课标 I 卷信息类文本阅读材料《论持久战》和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海洋命运共同体”,都是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体现;也有隐性的,比如全国甲卷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三国之主各能用人”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讲的“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相通的。同时,三套试卷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体现。在三道作文题中有两道涉及科技,这显然是对“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加法”作出的回应。
二是强调思辨能力考查。
这是近几年命题一直都在坚持做的。试题强调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新课标 I 卷的作文“答案和问题”提出一个非常有张力的话题,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给我们带来各种机会、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很多新问题。人工智能发展的临界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都很有意思。这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新课标 II 卷的作文题"抵达未知之境",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充分调动想象力。三是强化对学习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