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夏小小米
原创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我大学最好的闺蜜兼室友叫毛小娜,她是一个以“当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为人生理想的乐天派,特别的有智慧。
毛小娜是一个居家旅行必备型的女孩,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适合“贤妻良母”一词的。毕业后,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好在毛小娜是一个点赞狂魔,只要是我发的朋友圈,她都会给我点赞和评论,让我觉得她一直都在身边。
但前一段时间,毛小娜突然从我的朋友圈销声匿迹了,我发的动态她不再关注,不再点赞。哪怕我在她朋友圈里留言,她也没有回复我。
做了这么多年朋友的敏锐嗅觉被唤醒,总觉得这事情有猫腻。终于耐不住性子,直接了当的在微信问她原因。她冷冷的抛出一句,“你都对我设置朋友圈3天可见了,我还热脸贴你冷屁股干嘛?”
顿时六月飘雪,我比窦娥还冤。我从来没有设置过“朋友圈3天可见”这一项,应该是微信出了BUG,我是被设置了。毛小娜知道是这个原因后,这才释怀。委屈万分的说:“前阵子因为这事,我难过了半天呢。怎么也想不通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不是把我们这些关心你的人全都关在了门外嘛,我想你的时候都看不到你了。”
听到娜娜这么说,我的鼻子酸酸的,原以为时间和距离会让我们变得不再亲密,却没有料想到我的细微变化你都了然于心。通过朋友圈这个小小窗口,你一直在默默的关注和关心着我,悄悄的爱着我。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思考起“朋友圈3天可见”、“朋友圈分组设置”、“建小群”等这类现象。突然联想到了去年同学聚会,原本感情很好的同寝室4个女生突然撕破脸的事。
大致是她们建了2个微信群,花花被第二个群剔除在外,好巧不巧,小媛又刚设置了朋友圈3天可见。虽说这个功能是针对所有人的,但因为有建小群的“前科”,这件事被无限放大,让敏感的花花觉得小媛是故意针对和孤立她,成了一个导火线。所以,矛盾就一触即发,花花终于在同学会上大闹了一场,绝尘而去。
事后,我悄悄的问了小媛,为什么要建小群,为什么要设置朋友圈3天可见啊。小媛委屈万分,泪眼汪汪的说:“因为花花比较爱学习,她对化妆护肤也不感兴趣。小群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想她被打扰。至于朋友圈3天可见。是因为最近有个讨人嫌的男生在追我,所以不想被窥探隐私。”
听完她说的,顿时能够理解了。但大家都是好意,为什么反而破坏了友谊呢?思来想去,针对她说的两点,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处理。建小群时可以直接把花花拉入(或者建群时主动征求花花的意见),如若花花对群内容不感兴趣,她自然会设置消息免打扰。这样花花就不会有被孤立的感觉,同时,也不至于下次大家聊天的时候插不上话。
针对朋友圈3天可见,如果你只是因为不想某几个人窥探你的隐私,大可以直接将对方屏蔽。给其他关心的人留一个机会,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反而伤害了很多热切关心你的人的心,原以为疏远了友情的是时间和距离,却没料想真正葬送的是我们每个不经意。
真诚的希望小媛她们能够和花花解释清楚,然后重归于好。毕竟,这么多年的友谊着实不易,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小事伤了感情,丢掉了同窗的友谊。
我们公司的保洁王阿姨,长年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为人特别爽朗乐观,还没走进公司,远远的就能听到她在哼歌。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她,乐于和她聊天,很容易就被感染一天的好心情。
但我注意到王阿姨最近有些闷闷不乐,出门也不再精心打扮了,随手套一件灰扑扑的T恤就来上班了。打扫的时候,也不再哼小曲了。感觉好像家里出了什么事,却实在找不到理由问她。
终于有一天,王阿姨见了我,支支吾吾的开了口,让我能不能帮她一个小忙。接着她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从兜里掏出了手机,打开微信。然后一边说:“我年纪大了,微信这些不太懂。你帮我看看,我为什么看不到我女儿的朋友圈了?是不是哪里不小心碰到了?”
我点开阿姨女儿的头像,只见上面显示着“朋友圈3天可见。” 看着阿姨脸上逐渐暗下去的表情,我实在不忍心说出真相。只得简单的说,“阿姨,您女儿最近工作比较忙哦,所以都没有时间发什么朋友圈呢。你每天刷的话,还是会看到的哦。”
阿姨默默的和我念叨着:“对咧,我女儿在北京工作,每天都很辛苦呢。我和她爸爸什么忙也帮不上,不敢每天打电话给她,怕她忙,影响她工作。以前我和她爸爸想她的时候,就翻她朋友圈,看看她每天吃了什么,有没有出去聚会,开不开心。只要是能知道她的近况,我们就很开心。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看不到了,我和他爸爸都像是丢了魂似的。”
听到这番话,我的心里酸酸的。不禁回想起,我的父母也和王阿姨一样通过这种方式默默的关心着我。所以,我的朋友圈从不设置什么分组,什么3天可见。我希望所有关心我的人,哪怕没办法天天见面,也能够知道我的近况。
当然,朋友圈是自己的,每个人都拥有去支配和设置的权利。但希望每个人在设置朋友圈3天可见的时候,能够真正的知道,点下按钮的那一刻,真正关闭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