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超声结果做完,确诊为二孔型房缺。二孔型在房缺中算是最为常见了。还有十多天44岁生日,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好像有点迟了,可是仍然觉得非常幸运。回顾下从小到大,很多次身体检查还有几次极度不适,都没有往心脏病考虑,也只一次去心内科看病,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自己活到现在没被死神收走,真是万幸了!可是仍然觉得难以置信,最近一小时内能跳绳5000多个,一口气可以连跳300多的我竟然会有先天性心脏病,说出来恐怕没有几个人相信的。以前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真是太一无所知了。查了下资料,大概如下: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之一,其约占新生儿的1 /1500,占先心病的 16. 2% ~ 22. 2% ,其中最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患者。
房缺类型有三种:
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第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约占50%~70%。缺损位于房间隔中心卵圆窝部位,亦称为中央型缺损。约10%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第一孔型房间隔缺损,约占15%,缺损位于心内膜垫与房间隔交接处。常合并二尖瓣前瓣裂或三尖瓣隔瓣裂,此时称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3.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约10%,分上腔型和下腔型。多数缺损常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右上肺静脉常经此缺损异位引流入右心房。少数缺损位于下腔静脉入口处,常合并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右心房,此种情况常见于弯刀综合征。
出生下来就是肺炎,小时候比同龄人要体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肺炎得过几次。很多次体检心脏检查结果都是心影饱满,心脏偏大,也从来没在意。心脏不适最严重时是在2000年冬天,那时刚读研,有天早上心悸特别厉害,马上去了校医院,可能去的及时,心电图也没有发现异常。再往后就是19年初,有次吃完午饭,觉得心脏一阵狂跳,像要失控的状态,立刻躺倒休息,手环显示心跳在150以上,于是去海淀医院心内科检查,还用了24小时动态心动仪检查,同时做了超声检查,发现三尖瓣轻度反流。医生说这个就像橡胶老化,用到一定程度三尖瓣就关闭不严了。
今天上午去阜外医院,大夫说如果出现过症状,是可以考虑手术了,只是发现得有点晚。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这个手术最好要做,那么迟做不如早做。
关于手术方法,大概是这样的:
经股静脉途径:测量右锁骨中线第 3 肋间至右股静脉穿刺点距离为工作距离,并于术中在导管及导丝上标记。穿刺右侧股静脉,置入鞘管,推注肝素 100 U/kg。经鞘管送入合适的导管及导丝,确认导丝及导管通过下腔静脉,在TTE 引导下将导丝及导管送过 ASD,交换超硬导丝,插入深度不超过工作距离 5~7 cm。退出导管和鞘管,标记导管插入深度,根据所需封堵器的直径选择相应的输送鞘管,沿超硬导丝送至左心房,其插入距离与前述标记的导管一致,退出导丝及内芯,送入 ASD 封堵器,在 TTE 监测下释放。封堵器完全释放后,行推拉试验检测其稳定性,超声检查要注意有无残余分流,二尖瓣、三尖瓣有无反流,冠状静脉窦有无受压。确认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后释放封堵器。拔出输送鞘管并压迫止血包扎,手术完成。
明天住院。最大的疑问还是封堵器会不会脱落。看了篇文献,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 2002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在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过程中有 10 例发生封堵器脱落。这应该算是极低的比例了,而且有不少是早期比例,随着技术进步,手术安全是越来越有保障了,这点应该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