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和假想伙伴≠孩子有问题
如果你希望什么坏事降临在孩子头上,就可劲地联想吧
“自说自话”
◆情况一
只要你确定孩子除了与自我对话以外,也同时会回答你的一些提问、在你指令下做成一些反馈,那么就不要瞎操心。至于他回答多少、反馈多少,那是他的自由。
如果孩子不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或者对你的指令不予理会,你得问问你自己:是否你的问题让孩子很难以回答,或者你的指令太过频繁让孩子反感。
成人的世界需要空间,孩子的世界里也需要
动画片“导演”
◆情况二
先问问家里是否给孩子看了太多动画片,或者是太早接触了电子产品。
问问你自己当着孩子面是不是经常看手机看电视看电脑。
如是,那么他当然会沉浸在动画片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电子产品,是使现在很多孩子开口晚、社交能力弱的一个原因。
能做到家里不看电视、在孩子面前完全不用手机吗?——难!
所以,我们可以允许孩子接触适量的点子产品。
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你也可以和他一起看。用心看!
你可以扮演动画片里的A角色,让孩子去扮演他喜欢扮演的B\C\D角色。
“听不懂的话”
◆情况三
人家在学说话的过程中好伐?!
为什么我们家里的人听得懂,其他人根本听不懂呢?
——谁叫你不正常跟孩子讲话
吃饭,就说吃饭,不要说“吃饭饭”
鱼,就是鱼,干嘛要说“昂鱼”
睡觉,那就睡觉呗,怎么人人都要说成“困觉觉”
还有语气也是。请你用成人世界的语言,跟孩子好好说话。
假想玩伴
◆情况四
这种情况男孩女孩都会有。
比如女孩子喜欢给娃娃吃饭、穿衣服、一起玩过家家之类的。妈妈们也比较享受与女儿玩这一类的游戏。
我们家是男生,他更多喜欢拿动物、汽车、飞机、工具这些来当成小朋友。但是现在发现他也喜欢玩过家家!男孩子喜静不喜动,这是不是不正常呢?
不是孩子不正常,而是孩子接受了过多同性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说,孩子的假想小伙伴如果长期持续下去,超过7岁后依然如此的话,就需要父母引起重视了。
“性别混淆”
◆情况五
关于孩子的性别意识,中国人的重视程度一向比较薄弱。比如,妈妈当着儿子的面换衣服、和儿子一同出入洗手间和浴室。奇怪的是,这一点上爸爸就不会在女儿面前“犯错”
原因也显而易见。中国人对于女性在家庭职责上的要求,一向过高;另外,孩子与父母(妈妈)分床睡的时间,普遍较晚。
如果一个男孩子一直和妈妈一起上厕所、一起洗澡、一起睡觉,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性别上的差别意识。他甚至会误认为自己也是女生,往往到幼儿园以后经过社会环境的接触才会慢慢反应回来,但是直到成人后依旧不避讳在自己母亲面前如厕洗澡和换衣服。
那么,把弟弟说成哥哥又是怎么回事呢?
家里人对孩子的期许,过早超过了他心理年龄的要求。比如,让一个4岁的孩子非要去给一个3岁的孩子让座、两个孩子同样犯错的时候非要让更大的那个先道歉。
“具象记忆”
◆情况六
“你们幼儿园有哪些小朋友啊?说说看他们的名字”
对孩子来说,只有看到具体的人事物,他才会通过联想和记忆去说出名字。
也许你不知道,在幼儿园时你的孩子就不会叫错同学的名字。
通过几次与某几个同学深入接触以后,在发生了几件印象深刻的事情以后,慢慢地,从孩子嘴里会陆续说出一些小伙伴的名字,继而找到他最想一起玩的那几个玩伴。
每一个阶段孩子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出现,要是你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鸡蛋里挑骨头、去比来比去没个完,那就别怪孩子要不正常。
说孩子不正常之前,先看看整个家里有哪些不正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