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林林总总也看了超过50本书,学习了多个专栏,只为了储备自己的见识能力 ,遇到问题不置于手脚无措,遇到机会不让它跟自己擦肩而过。
相信这也是大家坚持读书学习动力,做一个时刻准备迎接机会的人。
然而很多时候遇到问题,需要解决,也并不能第一时间从自己学过知识的找到方法。
比如,我们在天猫上卖阳台地板,我希望能增加客户的购买率,我在脑海里思考: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时候,脑海更多的是一片空白,好像无从下手?
感觉就像:学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囧。。。。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么?难道之前的书都白读吗?
答案就是:我真的是太自大了。
回想从小学开始学习经历,学得最早,用得最好的,当属,九九乘法表.
相信大家对99乘法表都烂熟于心,当我们的遇到题目,比如3X9,我们马上就可以脱口而出27,而不需要再去查表。
而我们一开始并不能做到,而是先背诵这个表格,让我们大脑能记住这个表格,当然一开始回忆的时候会比较慢,但是随着运用的次数多了,都不用搜索记忆,直接条件反射性的,能得出答案。
这就是引出我对知识运用的一个结论:
想运用知识,先要记住知识,记住知识最简单的方式是背诵。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们学习一门课程,比如一本薄薄的化学课本,都是以年为单位去学习,期间花费大量的时间上课,背诵,做题海,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学好,就算学好,多年之后也忘了。
而我现在居然幻想自己,把书看一遍,就能书里面的理论能深刻理解,永远记住,碰到问题还能及昨想起对应的解决方案。
我实在是太自大了。
今年读书,我从之前求多,转而求精,而求精的第一步就是:背诵记忆。
任何知识,首先在头脑里记住,才能随调出来思考。
比如:我近来在学习课程《李叫兽的14天文案课》,整个知识结构非常庞大,包含需求分析,用户视觉,文案方法等等 ,学习期间我做了大量笔记,以及心得。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要晕,数量太多,根本没法背诵,而事实上我也没有必要全部背下来,我只要把结构学下来就好。
因为,我们学过的知识其实并没有在我们脑海里消失,只不过调用起来很难,我们需要一个钩子,钩起我们对知识的记忆,而精简后的结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钩子,以下就是我运用钩子的一个方法。
比如第二单元中“十种找需求的方法”,扩展开来的定义和例子有几千字,我只需要用自己容易记的方式 ,把10方法的名字背下来。我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代替,连成一个句子:贵LOW糟旧烦,性能怕达不到理想个性; 我只要记住这个句子,就能随时调用这个思维框架。。
我想卖一个手持式的美容仪,我就可以在心里默念,贵LOW糟旧烦,性能怕达不到理想个性,十种需求,马上出现在我们脑海里,而我一个个分析需求是否能合理。
而因为我们随时调用,我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思考,开车的时候思考,跑步的时候思考,思考多了,发现的机会的可能性不就多了。知识之间发生链接的机会不也多了?
总结
读一遍就能理解并记住,这是天才的标准,背诵才是正常人通往优秀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