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如何有效减轻基层负担,激发基层活力,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必答题。坚持改革创新,筑牢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不仅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一、基层减负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层治理环境不断优化,但“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责任层层加码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基层干部,影响了他们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效率。基层减负,不仅是对基层干部身心健康的关怀,更是对提升政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深远考量。它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能否持续提升。
二、基层减负的关键是改革创新 (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基层减负,首先要从思想源头上破冰。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这意味着,在制定政策、部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避免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确保各项任务安排科学合理、务实高效。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减负,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要改革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让基层干部从“迎考”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去。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
科技是推动基层减负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精准化。比如,建立统一的基层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减少重复录入和无效劳动;推广移动办公、在线审批等便捷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三、筑牢长效机制,确保基层减负落地生根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各级责任
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齐抓共管。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工作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对基层减负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注重源头治理,优化顶层设计
基层减负要从源头抓起,优化顶层设计是关键。要深入调研基层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政策措施,避免政策之间相互冲突、相互掣肘。同时,要加强政策评估和调整,确保政策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基层减负工作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基层减负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基层减负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注重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做法,形成各具特色的基层减负模式。
基层减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基层减负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基层治理体系。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去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服务群众;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更加有序、更加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