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
方法就是不断的脱敏,不断的去公众场合说话。
自保2号,不敢与权威沟通交流。有很多的恐惧和讨好。自己所受的委屈和压抑其实是自己性格造成的。真正的勇气是带着恐惧前行!
2.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不能觉察自己的多种情绪?
不是不能觉察,是自己不认识自己的情绪,先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尝试用更多的词练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3.骄傲这个词是2号的背景音乐。
说好的事情如果没有按规矩来,你才会内疚,约定好了必然规则行事,走1号位。2号会因为关系会不遵从规则,因为孩子闹一下就不遵从规则,规则开始松动,反到内疚,关系大于规则。
需要练习一下,只要孩子一闹,规则就会松动。2号人一定要守住一号位。达成协议的就是公平,这是最公平的。
4.可以用写觉察报告去体验,去吐槽。
与心中的父母和解,而不是现在的父母和解,抱怨。
5.案例:被领导无尊严的贬低,责骂5年,自己能做到当时平和不说话,但是每当星期天就会躺平两天?自己觉察到原来大领导想要踢走自己,所以自己开始与其他人联系,侧面表达,其他人表达的是“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踢走谁,我们心理都有自己的判断。”,然后自己又放下心来了。自己对自己的感觉,自己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不敢与任何人发生冲突,经过五年的打击,自己很没有自信的人。(优点:自己业内很受人欢迎,自己的业务好,自己一路坚持提高。你这么优秀不是去哪里都可以啊?为什么要忍,忍了五年?孩子到处学习,希望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后方,自己是体制内的工作,退休后的保障是可以的,希望退休有保障。)
怎么样做到不直接冲突又能有力量的让对方尊重自己,惧怕自己。
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是谁,就知道怎么做了。学习九型。你大概是1号。
6.见光死
有些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多表达的,表达着表达着就通了。
7.你为什么没有办法直接问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总是把问题复杂化,包装问题,说的坎坷一点(这明显是你不愿意解决面对问题的,恐惧进入关系。),牵扯到原生家庭,与父亲人际关系继承相同等等,原因是你没有办法面对你的问题,所以抛出假问题,包装的问题,都是为了安全。你真的想解决你的问题吗?你意识上想解决问题,但是你潜意识上是不想解决问题的。这就联系到你对人际关系的恐惧,这真的是在逃啊。
不是这个问题让你恐惧,而是靠近自己内心深处让你恐惧,不愿意与自己链接,恐惧进入关系,赤诚相对对你来说很恐惧的,不敢暴露真实的自己,才需要把问题包装成假的样子,为了安全,因为不确定别人是否爱自己,所以才包装问题成假问题,而真问题非常非常柔软,一碰就会破,可是我不确定对方会不会保护她,爱他,所以真问题我先不露出来,包装一下,试探一下。
不要用头脑思考分析,而是与内在链接,用头脑分析都是因为不想与自己的内在链接,只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一起,体验感受。(最好的方法是:觉察自己)
逃离:外在让自己忙碌,不让自己定下来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在一起,当你不断找让自己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你心慌吗?没有事情做心慌,必须有事情牵着自己。很短暂与自己链接很快跑了。
8.案例:明明自己利益受损,为什么自己却第一时间一直在反思自己?自己也会拒绝他人,但是攻击到别人的脆弱,自己就会反思,不允许别人受到伤害?害怕自己做错事情,说错话,因为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形象,想要自己完美无缺,因为生怕自己一点点不好,妈妈就会抛弃你,不与你说话了,这种惩罚太重啦。
你这是自虐,这是在自我pua。想用逻辑去问别人,就与自己的心远了,还不如问问自己的内在,自己是怎么了?自虐能获得什么好处?生怕犯一点点小错误,听上去像讨好型人格,压抑反刍,自我攻击的部分,实际上是对自己抛弃感。
那个小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非常恐惧,害怕,害怕自己一点点不好,别人就不给她玩啦,别人就会抛弃她,不理她,是这种感觉。其实你遇到问题认错认得也挺快的。
当你不想让别人体验什么感受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不想体验那种感受,你是恐惧害怕那种感受。
其实最好是溯源。
不是佛学套住你了,而是你自己内在有一套标准,恰恰外在有一套与自己印上了。
觉察自己在某一个点上,不让自己犯错,看到那个小孩子就会好的,心疼心疼那个孩子子。有时候自己有个非常强势的妈妈,长大后自己就变成了自己的妈妈。
你能习得,就是认同。如果不认同,说明你战胜了你的父母,背叛了妈妈也痛苦。如果认同了妈妈,自己也痛苦,因为自己必须小心翼翼的生活而痛苦。
让自己内在强大起来,直到有一天可以真正做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为谁,而不是被父母占据。
所以要探索自己想成为谁?不断清晰,不断探索自己?
探索自己什么是我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