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一个很难以启齿的字,不是因为羞耻,不是因为不勇敢,恰恰是因为它的柔软,或者是它触碰到的每个人的柔软。每个人都面临着两种死亡,自己的死亡和别人的死亡,毫无疑问,我们总是先面对别人的死亡,后面对自己的死亡,或者压根没有机会面对自己的死亡。
如果有一个机会,你可以知道自己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你会不会想知道,即便只是假设,我想有些人会选择。然而,我不会,我不得不承认,我害怕死亡,我不选择的原因抛开这只是个假设,就算选择了,也不可能知道之外,我更愿意顺遂自然。生活还是得过,生活要继续下去,除却死亡,还有比死亡对我更重要的事情和人啊。
吴先生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对于他,这是个伤感的开头,接下来,他说,我们渐渐大了,父母渐渐老了,爷爷奶奶就要老去,我想让他们都活着。我说如果可以选择,人一辈子只有一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你选择哪一个?他毫不犹豫地说童年,童年的回忆美好而且单纯,到处都是欢乐与笑声,充满阳光,最重要的是所有爱的人都健在。我还从没有想过,没有想过面对至亲的人死亡,我想对他说一些,诸如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是另一种存在方式,就像生一样的话,却始终没有说出口,在冷冰冰的死亡面前,我也依然想保留一份情感而非虚无缥缈地理智。这是别人的死亡。
我一直迷恋哲学,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歌德先生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的时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家人,家人抱头痛哭、悲痛欲绝,歌德说了一句话,是我要死了啊,死的是我不是你们,我没有哭,你们哭什么。是真是假暂且放下,每个人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死亡吗,又能在别人知道自己即将死亡而真情流露的时候不悲伤吗,又真的是坦然面对自己不久于人世的事实而不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吗?不排除有人能做到,可我们是那做不到的大多数吧。纵然哲学是一切的答案,我想活得烟火气些,这是自己的死亡。
是啊,死亡终将到来,人终有一死,有生就有死,可你能因为这死就不生了吗,你能因为这死就不长大了吗,我想不能。死亡很重,可是它似乎没那么要,没那么重要。正如墨菲定律,害怕死亡,惶惶而不可终日,死亡就真的到来了,可谓作死,然而,不作死就不会死吗,经不起推敲,会死,可是会慢一些死。
死亡固然可怕,然而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有时候,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东西,到了死亡的那一刻,才知道,这东西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不知道,也许是别人的死亡让我们知道了一些什么,也许是自己的死亡让别人顿悟了,成了释迦牟尼,成了耶稣。
生与死的距离很遥远,很遥远吗,生与死的距离很近,很近吗,自己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