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儿通过中午和晚上的练习,已经可以开始连着跳绳了,最高的记录是连着跳六个,她自己也很兴奋,好像解决了一个什么难题一样,带着这股劲头,她三个、两个、五个的叠加数量一直跳了一百多下,好像跳绳这件事远没有她昨天以前想象的、认为的那么难。只是因为猛然增加的运动量,她今天最后一节课竟然打了个盹儿。她放学以后蛮害羞的悄悄告诉我自己听课听着就睡着了。
这件事给了我两点启示。第一:我们的运动量确实太少了,需要加强体育锻炼。第二:孩子的睡眠时间必须保证,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有时甚至是学习的原因而耽误睡觉都是不可取的。正好昨天看了一则新闻讲一位父亲逼着十岁的孩子每天写四篇作文,写不完就不能睡觉。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益。首先作为孩子来讲,睡眠时间必须有保证,小学一二年级最好能保证十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这样更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再一点,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首先必须得让孩子学会第三人称复述。例如我的女儿现在正好一年级,一般考题最后一道题会以看图写一两句话的形式检测孩子是否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图画中所呈现的内容。所以我会比较注重先让孩子畅所欲言地说,看到什么说什么,包括有想象力的表情达意。这样孩子在看到这类型的题才会首先感兴趣,不产生畏难情绪。还有一点,孩子们年龄小的时候,尽量不要鼓励孩子多写,也不要试图纠正孩子已经表达好的句子,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写字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他们的思维快过手的书写,他们最发愁的其实只是书写而并非表达。所以刚开始接触看图写话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写一两句就好,千万不要求多,求全,那样看似完美的作业背后是种下了下一次看到类似题目的畏难情绪。
我在教学中也常常会发现,一些低年级做作业求精而不求多的孩子,他们越长大越容易学习会学习的方法。而一些看似低年级家长陪写作业很辛苦,事无巨细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太高的辅导方式,过早地拔高了孩子的学习难度,反而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习开始在家长慢慢退出辅导的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或这或那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有时候会感慨,这孩子小时候挺好的,怎么越长大越来越出现的问题慢慢变多的原因之一吧。所以,虽然从大的方向我一定要帮助孩子跟上老师教学的速度,但是节奏的把握永远在最了解孩子的我们手中,只有我们和孩子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孩子才会永远保持那颗勇于探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