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爱读书的人在死前经历过千百种人生,而不读书的人只过了自己的一份。——[美国] 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作者 )
你多久没有读过书了?多久没有写过信了?
都说现在是快速阅读、浅阅读的时代,说纸质传媒已经过气了,还有人预言了书与报纸的消亡。相信说这话的人看了《查令十字街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观念一定会有所改变。
知道《查令十字街84号》,并不是因为我有多爱书,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是因为看了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才知道的。据说导演薛晓璐在电影准备期间,买了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看完之后,她立刻知道这部电影应该怎么拍了。
读这本书也是偶然的,是因为参加了朋友在交流群里推荐的笔稿组织的一个共读活动,而共读的第一本就是《查令十字街84号》,当时Kindle Unlimited中刚好也有这一本,于是就畅读了一回。
一、关于读书
汉芙在信中写到:
一翻开就看到扉页上写着“我厌恶读新书”,我不禁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前任书主肃然高呼:“同志!”(1949年12月8日)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1951年4月16日)
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否则,不就和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1952年2月9日)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1952年5月11日)
每年一到春天,我就会“大清仓”,把一些我再也不会重读的书全丢掉,就像我也会把再也不穿的衣服扔了同样道理,倒是旁人都惊讶,依我看,他们爱惜书本的方式才奇怪呢。他们买一堆新出版的畅销书,囫囵吞枣似的看完,我常想:他们也未免读得太潦草了吧。然后呢,因为他们从不重读那些书,不消一年,书里头的内容早就被他们拋到九霄云外!……一辈子也不会再去碰它第二回,可是呢,“丢掉?万万使不得呀!”为什么使不得?我个人坚信:一本不好的书——哪怕它只是不够好,弃之毫不足惜!(1952年9月18日)
可见,读旧书比读新书更有意义。而没读过的书,尽量不要买!书是这世界最便宜的东西。把书买回来是为了重读,而不是为了收藏!
二、关于写信
从出生开始起,现代人得到一切东西都太容易了。他们可以轻而易兴地得到很多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满足;那种隔着距离(等待)的书写与阅读,从被嘲笑为过时的老古董、到现在难得一见的真实感,书信的仪式感(珍贵)渐渐被短信、微信的便利(便宜)所替代,人们在地球村里享受着无障碍交流的同时,总会感觉到怅然若失,而失去的是什么呢?
失去的是延迟满足前的期待与满足后的喜悦;是仪式感带出来的认真态度与珍惜的心;是珍藏与回味的机会。
三、其他收获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1925年英国的约翰贝德发明了电视,1941年他又研究出了彩色电视机(我的家乡到九十年代才有电视看的)。
我还知道,如果去伦敦,除了贝克街221号B座,又多了一个拜访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很值得期待哦!
又:读过以后,已经决定买一本原版来留着重读。可是怎么才能找到像“马克斯与科恩书店”那样的二手书商店呢?——周末去市区找找看,或者有没有朋友可以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