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标题的时候,导师一定会撇嘴。因为作为一个专业学者,最见不得把大哲学家跟二次元小朋友的东西放在一起讨论。我还记得他常说我,思维跳跃,需要认真去看才会知道我见解的独到之处,问题是现代人看书读字的习惯逐年下滑,快餐文化反而大行其道,虽然他为此痛心不已,但也不得不令我们去面对现实,世界之残酷,即使还有诗和远方,那也只能先活在当下。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喜欢过一个小作家,余杰。他与他的爱人有过一本情书集,那本书里详细描写了他们如何通过心灵碰撞后,走到一起。他的爱人,是一个外企金领,从小就很喜欢文字,她有一句话,至今我认为都很有道理:
不要把爱好当成谋生的工具,一旦沦落成工具,爱好有一天会变的不纯粹会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心。
所以,这是今天我的感触,初心何在?
康德是我在念哲学以后,喜欢的第二个哲学家。康德是什么星座我不知道,但他的格律自守却是十几年如一日。这一点与处女座的我倒是不谋而合。很多人会觉得那种生活近乎于刻板,几乎所有写到这位大家的时候,都会举这样的例子来佐证:
邻居们都会以康德散步的时间来确定现在的时间,只要看到穿戴整齐的康德从家里出来,大家就知道现在几点了。
关于康德的思想,基本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批判和后批判时期。他的三本论著《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以及《判断力批判》,都是思辩性极强的论著。论点很多,我想说与机器猫有关的,关于初心。
康德有一句名论:在我心中,有两样东西是我认为崇高和需要敬畏的,头顶的灿烂星空以及内心的道德法则。
康德是一个经验主义的批判者,所以他跟休谟打了很多年。但他的这个论断又颇为经验主义化,我们从背后逻辑去看,实际他想要表达的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敬仰以及对于自我约束的要求。
话说回来,最近正在上映的哆啦a梦电影版。小时候,我们这个年代看的时候叫“机器猫”,当时央视每周放一次,一次有三小集。我觉得每个80后心里都有一个想要拥有机器猫的心愿,那个万能的口袋,那个可以去任何地方的任意门,以及那个可以去任何时空的时光抽屉。
相比上一集关于结束的电影,这一集的机器猫讲的是关于初心的故事。小朋友们离家出走,通过时光机回到了7万年前的大陆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重新制造属于他们的世界。
1.回到洞穴居住时代,在洞穴内完成现代建筑构造。
2.种植业发展。这里有一点想像力的是,种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打开的时候,可以是完全煮好的食材,比如意面,猪排饭等等。
3.畜牧业发展。关于养动物,经典的糊涂份子野比,再次发挥想像力,将几种动物基因放在一起,然后培育成新的物种。比如会飞的马。说到这个,当时看的时候,心里还在想这个剧本会不会往这个世界出现巨大怪物,然后打怪物的发展逻辑去走?事实上后来剧情的发展证明,成人的想像总是过于阴暗和复杂。事实上,这些被完全创造的小动物最后成了拯救主人公们的最佳后援团。
记得当小朋友们第一次踏上7万年前的陆地,感叹的和我们生活在城市突然间回到乡间的感触是完全一样,感叹空气之新鲜,感叹世界之清静。
这一集,出现了大量的道具。不夸张的说,记忆中的道具几乎都出现了一遍。这好像是一趟回忆之旅,那些小时候热爱和熟悉的人物形象。沉静温柔的小静,永远迷糊任性的野比大雄,还有胖虎和阿福,以及最最功能性的机器猫。这些一直停留在记忆中的人,当再次有机会看这一些的时候,却发现的是那种爱逐渐的流失!
前几天看晓松说,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想弄明白,什么都想试试!以为四十不惑,是到了四十就什么都明白了!实际上,真到了这个年纪是很多事不想明白了,平添的是淡定从容和不慌张。所以当你开始不再慌张,恭喜你,你进入不惑之岁月,青春期已然远离。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到后面多少开始有些沉闷。结束的时候,几乎没有留恋就走了。这几年,一直在打怀旧的情怀牌,比如美国人一直打漫威英雄系列。可是记忆还是忆,却不再是心里面那份诗和远方。
回到康德,康德一直强调,对于未知的敬仰,对于内心准则的约束。关于底线与天花板,站在自我的制高点再向上。常常要回顾自己,再抬头看天,强调的其实还是那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常有人说,路走远了,会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所以何以不忘初心?且记得常常回望。
今天是我的一个小伙伴过生日,我们认识眼看也要十年。在路上认识的,现在一起走在路上。早上我在给她写生日卡片的时候,心里也只有这样一句话,
路很长,感谢这一路的信任,包容与支持。前路依然坎坷,但心还是跟出发时是一样的,我还是原来那个我,所以一起加油!〜生日快乐!
我记得她最喜欢蓝胖子,仅以蓝胖子献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