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与我们意见不同,是一个人的成长信号。这证明孩子正在日趋成为一个有自己逻辑和思考的人。为了准备进入社会,他们需要在家这个熟悉而私密的环境里预先做社会实践。简单来说,孩子需要我们陪同他练习同意与不同意的人生功课,养成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达不同意见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需要逼孩子站队同意或不同意,而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表达和接受彼此的同意和不同意。这是一种需要练习才能养成的赋权孩子的心智模块儿,正如我们的婚姻关系那样,始终在同意和不同意之间平衡各自的诉求、立场和决策。
反意志绑架:不为即时的效果恐吓和哄骗孩子亲测解决方案,如何有效减少与孩子间的选择冲突?
一、教孩子理性表达的话术,和孩子一起草你一个脚本,提炼一些尊重双方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你能让我告诉你我的想法和感受吗?虽然那都是你的建议,但我的想法不同,你能听听我的想法嘛?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用一个简单的我不来回复家长的建议。同样,家长也要学会多使用。尊重孩子的脚本话术来进行亲子沟通。
二、认真倾听不同意见。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表述,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来确保自己理解了孩子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复述,也能让孩子平缓情绪,开动脑筋,想一想,刚才自己说的是不是真正要表达的,有时候孩子会因为着急而词不达意。
三、不要急于解决不同意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急着打断孩子的话,也不要逼自己,一定要立即说服孩子摆平冲突。有时孩子为了掩盖问题或阻碍父母参与,会故意表现的非常强势和坚持,这是父母需要发挥大人的智慧,避开孩子的怒气。只要不是什么大问题,建议推迟正面较量,等待双方的心情都平息下来,再换个角度继续讨论。
四、主动修复关系就是在教孩子让步。可能你的父母教导你的道理是父母永远是对的。因此,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不是我们这一代被灌输的育儿理念。也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但是,这也是父母重塑自己的育儿观,坚持学习科学育儿的意义所在。
🤔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以前听过“南风效应”,没想到用到亲子关系上更加贴切。这一节里又提到了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妈妈的情绪真的可以影响孩子,且不仅仅是一点点。以后面对孩子要温柔一点,再温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