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新公司也已经20多天了,距离发工资还有半个月。
入职那天,想着跟同事们打好关系,就凑在一起吃中午饭。毕竟在小城市中,同事就会成为你的朋友,而大城市存在更多的功利和势利(仅个人意见)。
一起吃饭的是四个人:我,我旁边的同事,我旁边同事一起入职的同事,我对坐的同事。
我们年龄不同,性格迥异,但是却很谈得来。
一个85年,二胎宝妈,深耕在这座小城市,没有去过其他地方。每天嘻嘻哈哈,吃完午饭大家都休息,她就会去打会乒乓球,她说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玩乒乓球。她前年刚买了房,虽然在这个房价高物价高工资低的城市,每个月还完房贷后都是紧巴巴的,但至少家庭和睦,儿女双全,公公婆婆帮忙接送孩子加做饭。五点半下班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可以提升自己兴趣——乒乓球的技巧。
一个89年,未婚女士,北漂了将近10年。前年回到小城市,休整了一年,陪伴了父母一年。今年开始工作,住在城市中心,和哥哥嫂子一起生活,自己另外交着北京的社保,想要退休可以拿到北京的养老金。不着急结婚,不着家生子。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每天最乐乎的是就是下班和小侄子小侄女玩耍,休息空闲就回到周边县看看爸妈,好逍遥,属于那种看过世界又沉迷小镇生活的人。
一个93年,一胎宝妈,女孩一周半。不是这座城市的人,却夫妻二人在这里打拼。即使能买得这的房子,也够不上一个好的学区房,所以在老家供着房贷,在这边租房子住。因为工作的性质,在老家没有工作机会,属于不得不的选择。女儿因为疫情被阻拦在老家农村和婆婆生活,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晚上下班回去可以跟女儿视频,一个劲的让孩子叫妈妈,其实最能抚慰异在他乡心的莫过于那一句“妈妈”了。
一个94年,一胎宝妈,儿子6个月,北漂三年,因为迟早要回来,生完孩子就没回去。老公家里在这买了房,虽然是没有电梯的六层老小区,但好在周边的教育还算可以。在北京也存了一部分钱,日子过得还不错。夫妻二人干着同样的行业,有时会更有话题,有时也会没了话题。但上班对她来说就是对儿子的思念加上胀奶得疼痛,但是却是产假过后的有又一次活过来。
这里有你有我,虽不是完全复刻的人生,但也几近相似。
我们都在这个城市生活,有人说,这座城市幸福指数高,也有人说,这座城市不适合生存。
有人想来工作生活,有人想要拼命逃离,有人悠闲享受。
其实,无论怎样选择,或者说命运的指引,都是一种经历,一种人生的逃不过去。
那怎么办呢?好好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