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岛。
岛上不产金属,因而人们用石头代替货币、石头越大交易就越大;
当交易大到搬不动时,就留在原持有者处,直接在石头上作记号表示产权移转给新主人;所以当地的石头代表财富。
岛上有户人家,长期以来一直被公认最富有;秘密是什么呢?
传说他们拥有一块最漂亮、最大的石头,然而几代前已沉入海底,无法被搬动、也画不了记号来移转产权;当代甚至没人见过。
就是说,那只是一段公诸于世、口耳相传,关于“价值”的记忆。
以上是真实故事,记载在石币之岛(The Island of Stone Money,1910)一书中,后世知名经济学家如弗里德曼、薛兆丰等多所引用。
嗯,逼装够了,其实都是百度来的资料。
有没有?财富是被赋予的,只要众人愿意承认其价值;
一旦价值被承认,看不看得见、存不存在都不重要。
比如,买股票的人能告诉我,除了K线图,见过手里股票的实体长相吗?
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最贵;
比如自己的希望、梦想;
更贵的,老婆的希望、梦想;
越发越贵的,区块链、比特币;涨超过4000美刀,已喊出一币一世界了。
比特币【注】,英文有两种写法;通常,首字大写的Bitcoin是指其使用的技术与网络、而首字小写的bitcoin指货币,也就是本文想讨论的概念。
吴军老师在“硅谷来信”中提到,以比特币为代表、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总的来说有三种特点:
1. 保障发行,交易及存储是安全可靠的,就是保证其维持货币的特性,也是为何敢以“币”命名的理由;
2. 没有国家或银行担保;
3.发行量有上限或增长极慢。
对于第三点,普遍高大上解释为设计来抵制通货膨胀;而吴老师比较负面,认为其原因是没人背书,为了维持币值不得不控制供应量造成稀缺。
稀缺就造成持有者对未来有期待;耐心增加“不耐”(impatience)减低的结果,就是长期持有者不愿释出;也就不会有大流通量,就几乎不可能成为通用货币。
这边不禁想到笑来老师的建议:把比特币看成股票、投下去的钱判无期徒刑,也就是长期持有不要卖。
而经济学薛兆丰老师说,凡政策必有对策;虽比特币增速缓慢不满足需求,但其源代码是公开的,有人就fork了它的代码造出了其他货币;
仅简单改动、主要拿来圈钱割韭菜的,称“山寨币”;
而另一种有意识的加入新技术、改良比特币局限的,称“竞争币”;如以太坊(ETH)加入智能合约功能。
讲到以太坊就得提它带起的ICO风潮。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是借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概念来的,而投资标的由证券变为虚拟币;一般来说ICO需用比特币等虚拟币进行投资,等于是换币。
与IPO公开发行不同;对于创业者而言,ICO模式不需要出让股权,事实上就是众筹; 能在短时间内筹得千万资金,是理想的融资方式;而且模式太新,没人监管。
根本是企 (ge) 业 (jiu) 家(cai)的天堂啊。
投资的刚需是避险,以下是对投资ICO项目的风险提示:
1、投资标的弃坑风险:请在买入前好好调查,别被当韭菜。
2、换币价差风险:投资需使用比特币(个别有接受其他币种);比特币有涨有跌幅度较大,但项目本身不会因比特币涨价而升值。
3、上了交易平台后的风险:很多ICO项目上线之后破发(跌破发行价),历史上也发生过交易平台倒闭、高层捐款潜逃等案例。
热钱还持续涌入,看来区块链势不可挡了
遍寻各大牛的意见,区块链领域可概分为币圈、链圈、金融圈;
币圈:依然热衷于创造各种虚拟货币ICO,投机者多;部分在尝试落地应用。价格大起大落外,没有国家担保,能走多远,不确定性高。
链圈:目前在做各种应用尝试,依然是在探索寻找真正需求及落地场景。
金融圈:是上述链圈的硬分叉。有场景、有资金,更多是要将区块链技术进行改造,真正实现降低信任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年2月指出,数字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区块链是可选的技术。
接下来呢?
抱歉,不知道。
输出了篇文章,然并卵,没明确方向;
不会鼓励你买币参加ICO, 因为我也还没买;
心里更想作的是链圈;不因本就在IT业,只觉得那才是能说服自己投入的长期跟未来。
但唯一清楚的是,潮汐就要退去,海里那些美丽的石头,就要被人们发现了。
注释:人们从80年代后即不断的尝试新记账、结算系统的数字货币,但一直到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的Bitgold后,才有2008年中本聪发表《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以计算机技术结合经济理论、会计学及密码学,实现了符合货币之计量单位、交换媒介、储藏手段特性的比特币。
我是慢鱼爱立刻,区块链一点点的践行学徒;
仅将此文分享给一样焦躁着期待进步的人们; 并期待与您一起建构有爱的智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