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未被完成的”愿望、“未被满足的”需求、“遗憾的”事、“不能释怀的”的情结。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未完成事件”。
在过去,我们的需求被压抑了、扭曲了、转移了。但是,内心的空洞被“投射”到后来的生活中,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我们曾以为“时间是良药”,但最终,没有人可以真正逃开自己心中的“未完成事件”。相似的场景一再地出现,旧日的伤疤反复地揭开……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董卿,知性和成熟的形象深入人心。如果不是她在一个节目中提及过往经历,谁也想不到,她光鲜的外表下,掩埋了巨大的童年阴影。
她说,父亲从小就让她每天刷碗、擦地;命令她不许多照镜子,她提到爸爸的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严厉的管教甚至让小董卿产生怀疑:“我是不是他亲生的?”
无论她付出多大的努力,始终得不到父亲的认可,这是董卿心底一直的痛。在她成年后,这种被掩埋了的伤痛似乎渐渐散去。直到有一天,父亲举起酒杯向她致歉,“这么多年不应该用这种方式对你……”那一刻,董卿泪涌成泉。
在时光的酝酿中,那些委屈因为堵塞而扭曲,在你最猝不及防的时候,迸发出摧毁性的力量。
严重的话,还会对个人造成生理和心理疾病,比如精神官能症、焦虑症、健忘、肌肉僵化、各种防御机制等等。
在临床上,医生会鼓励精神疾病患者参与治疗过程,让患者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把心理的伤痛和委屈,用笔和纸写下来,是一种更简便有效的“治疗”方式。
我们曾以为“时间能带走一切”,但是,很多伤痛并不会在和他人聊天和时间的流逝中消散。
通过写作,尤其是“心灵写作”,能唤醒内心力量,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