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第七天

昨天开始带着父母、子侄出来游玩,晚上实在累了,没有完成作业。今早起来补上。(最近一周可能都会是这种状况,但是自己告诉自己要尽量坚持。)

读到薛侃录了。百度了一下,薛侃被称为明代岭南大儒,他为官清正刚直,曾浚凿中离溪与民为利,后人誉为““行义在乡里,名节在朝野”,他的号“中离先生”是阳明先生起的,是他将老师的阳明心学传到了岭南地区,《明史》称“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先生说:用工要用在真切的为善之心,见善即迁,有过即改,遂人欲渐渐消退,天理益明,而不要求光景,说效验。就是说要在“因”上下功夫,而不要天天盯在“果”上面。上一节中所说的,很多人把心思放到未发上,则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些人没有辨明“因”吧。

先生谈到圣人,如果将伯夷和伊尹与尧舜、孔子对比,他们的心都是纯乎天理,没有人欲之私,如果用金子比喻的话,他们的成色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金子的大小。圣人的心是一样的,才力有大小之别而已。又说,知识愈广人欲越厉害,才力越多则天理越遮蔽。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才力,后世人追逐功名,就像追逐金子的分量一样,把铜铁等杂料投入进去熔炼,分量足了,但成色愈下,恰是舍本逐末。先生作的比喻真好啊,让人一读而明。

就像今人,关注了那么多公众号,每天花费大量精力在知识、信息上面,人欲越多,天理越蔽,心被蒙上越来越多的灰尘。还是那句话,要关注根本、本源。那么就是说,不要学习、了解知识了吗?如果这样理解,又偏了,先生又说,为学需有头脑,功夫方有着落,就像航行的船上要有舵一样。

又说,悔悟是治病的良药,但如果只悔不改,则是因药发病,病又重了一层。这太有道理了,我有时就这样,悔悟反倒成了背在心上的十字架,压得心喘不过气来,更被遮蔽了!因药发病这四个字太好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开始学习《薛侃录》。查了一下: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谦,因曾讲学中离山,世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潮州...
    真zhen阅读 1,811评论 0 3
  •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薛侃录第一天。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
    jing2006阅读 804评论 0 2
  • 薛侃问先生,如何在心上下功夫,先生引用孔圣人的话,“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
    小岳1579阅读 476评论 0 3
  • 今天是读传习录第七天,真的很为自己高兴,不论理解的对不对我为自己连续读了七天书而高兴,之前一拿书本就犯困...
    梁书瑜阅读 263评论 0 1
  • 一个人肯读万卷书说明好学上进,读书是与智者为伍。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说明的读书人的脑袋、精神上很富有。 行万里...
    独孤行阅读 2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