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意大利布雷西亚一家拍行的拍品,清光绪窑变釉贯耳瓶,故宫博物院同款!
贯耳瓶是古代宴会上的游戏用具,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射礼)。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或者主人家里地方小,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秦汉以后废除了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不断增加,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等等。投壶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其器型发生较大变化,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贯耳。因此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了许多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贯耳瓶由此诞生。到了宋代贯耳瓶成为文人案头的陈设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器型的大小、高矮略有变化,但其主要特征“贯耳”没变,人们以它的特征而命名——贯耳瓶。此造型一直沿用至清末,成为清代官窑中传统式样,为清宫瓷器之经典器形。
贯耳瓶:长方形口,委角。直口,溜肩,圆鼓腹,圈足,肩部附长方穿。腹部二面凸杏元。外壁施均红釉,口沿四角部呈窑变兰色,釉色肥厚光润,器身通体施窑变釉,釉面以红色为主色,交相辉映着黑色斑块,在口沿及折角釉薄处露出白色底色。这种红黑基调为主的窑变釉为现代景德镇“三阳开泰”釉奠定了工艺基础,底部无釉,底心刻楷书六字双行款:"大清光绪年制"。
想了解详情或参与竞拍,请私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