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伪工作的意义
在单位里,有经验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
而那些每天把自己搞得很忙,所做的工作可能也是公司里面存在的,但是那些工作不产生什么效果。每天应付事务性工作的人被称为:伪工作者。(在检讨自己是不是属于这个范畴?)
如果一个企业里面这样的伪工作者很多,完成的伪工作很多,用不了多久,企业就会处于竞争中的下风。
伪工作者即使平时很忙,但也会最终被淘汰。
伪工作者典型的特征
1、那些既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效益,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很多都是伪工作。
2、有的人明明能够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更有效地工作,却偏偏要守着过去的旧工具工作,甚至手工操作,这是典型的伪工作者。
3、在做事情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4、做产品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测试,上线后不停地修补,总是在话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找漏洞和打补丁。
5,不注重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5%的问题。
6、每次开会找来不必要的人员旁听,或者总去参加那些不必要参加的会议。
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常常把时间浪费到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
当我们处于工作永远做不完的状态时,依然需要有时间欣赏身边的风景。
做好“伪工作”预防
预防企业处于伪工作状态的一些措施:
1、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获利最大”的高度去工作。这样能让他们做不完的工作中动脑筋寻找那些对公司最有帮助的事情去做。在一个知识型的企业里,管理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员工进行事无巨细的管理,因为员工主动性很重要。
2,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小白兔式员工。对于这样的人,他们进步很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管理者本身也会出现类似问题:“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在智力、时代大环境、家庭和周围环境便利情况下,如果按照10000小时努力,也要规避四个误区:
一简单重复。如果10000小时都是低层次的重复,即伪工作,是成不了专家的。
二习惯性失败。简单重复失败是永远走不出失败的怪圈的。
三林黛玉式的困境。林黛玉是个才女,想问题想的很深,她的这个优点反过来却以缺点延误着她。很多类似于她的人们,常常是越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就越差。
四狗熊掰棒子。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从头开始。
如何走出以上四个困区?
一 确立“愿景—目标---道路”。这个是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把握好方向,即愿景。为了实现愿景,还有制定阶段性目标,即战略。有了战略,还要有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即战术。缺一不可。
二不断提升自我境界。能力来自于你的对手,所以,要不断反省,不断在对手身上扬长避短,让自己的境界保持在持续攀升状态,效法于自然。
三做好追溯。追溯是积累的有效回放,用于追溯的最好工具是记录,能够起到预防与再思的效用。
检阅自己 重新起航
认知是一种活动,关键在于产出。
Mark:标记、收藏 Remark:觉察、评论、注意 Remarkable:卓越的、非凡的、值得注意的,我常常处于“Mark”阶段,但是,收藏等于遗忘。当你回过头来再看你收藏过的众多知识和信息的时候,发现自己根本毫无印象。尼采曾经说过:“只发生过一次的就等于从来没有发生”。存储和提取虽然有差别,但也有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提取来储存是最好的储存。
“伪学习”“伪工作”概念是我学习到现在最有警示意义的鞭策,用来回答:“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学习效果还那么差!”
当我们身在其中做一件正确事情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它有多正确,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只有抽身出来再看,将你的成果、他的成果、所有的成果进行连接和贯通,才能发现一种新的价值————这是一种创新,也是乔布斯说的“连点”。我们要努力跳出思维的盒子,置身于庐山之外,把更多的知识点、创新点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输出。
波拉尼悖论:我们知道的远远大于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
因此,认知的质量取决于我们把它当成是单纯的储存,还是将其提取、存储合二为一,将练习与考试合二为一。
自己在认知方面有缺陷,应当尽快修补。
人生很短,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认知自我迭代,是愿望,也是每天的目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