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情绪有时也是一种保护。这周只上了四天,这周的负面情绪比较多,疲惫感十足。所以情绪失控的时候比较多。
1、带着预设去批评了一个学生
延时课,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做题,只有小梁一直都没开始,而是跟她的右同桌说这话,我生气的质问小梁:大家都做了半天题了,你怎么还没有开始?你打算向你同桌看齐吗?(她同桌是全班最后一名)
紧接着我又把矛头指向她同桌:你都已经最后一名了,最近在口算上有点儿进步,老师跟你说过你先主攻这一部分知识日积月累就会慢慢提高,就像小硕(我们班倒数第二)一样,越来越好,到你桌子空空什么也没拿出来,如果不想学习,我跟你妈说一下以后别上延时了,也帮你妈妈省点儿钱!
说了这么多,我看见小梁蹲着一直在位兜里翻找还没有开始做题,我就又批评了一句:你是打算取代小硕的位置吗?这时小梁反驳了一句:我笔暴水了!我又反问:你来学校就拿一支笔吗?上了这么长时间了想借笔早就借到了,看来也是不想学习。这时小梁的左同桌说:老师,小梁说她就是不想学习!我一听气不打一来,我直接走到她身边,把她拉起来,斥责到:你是不是觉得跟老师顶嘴特别威风啊?如果你反感老师的管教,你跟老师说,以后你就坐在角落里,我跟其他任课老师说不用管你!小梁眼圈泛红,她沉默不语,我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她然后低头去翻她的书。我看到她打算学习我就不再咄咄逼人了。
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我情绪稍作稳定,回忆起小梁泛红的双眼,有点儿懊悔自己对她的态度。我知道我掉入了负面情绪和提前预设的陷阱,我因为小梁平常课堂表现就欠佳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她跟同桌说话就是在捣乱,而忽略了原因,小梁借笔就是为了学习。而我一次次地预设,让小梁也不愿意去解释!最后的倔强反驳也是委屈的一次爆发。反思完自己,我一下课就把小梁叫了过来。
我搂着小梁的肩膀,走向办公室。我问小梁:是不是特别委屈?感觉老师这几天好像一直在盯着你,专挑你的毛病?小梁没有反应。我想老师挑你毛病的频率确实有点儿高了,主要老师总认为你是一个有基础的孩子,抓一抓成绩就上来了,但是老师总觉得你在学习上还是没有努力,所以对你的管教多了。有什么意见你一定要跟老师说啊!至始至终小梁都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点头。
我知道这次急促而短暂的沟通并没有起到效果,因为我最应该的是为我的情绪失控跟小梁道歉,而不是一味地解释,所以这次沟通无效。
2、两次撕了小轩的作业
小轩课堂作业每次写的字都是一笔成,连笔写得很溜,字也写得勉勉强强。但是这次不但一笔成,排版也歪歪扭扭,最后几个字简直要飞起来,我直接给撕了。延时课我认为有充足的时间让他补作业,他应该会写好,结果他写得还是老样子,我又撕了,他坐在位置上瞪着作业,气鼓鼓的。我问他怎么还不动笔?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动起了笔,临近放学他把第二次补好的作业放到我面前并说:这次再撕我就不写了。我仔细看了他的作业比上次有进步,我跟他说有进步,给你算过关。
通过平时观察我发现这两个孩子有很多共同点:对待学习很浮躁,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天生的乐天派;交际能力很强;抗挫折能力很强,每次面对我的斥责虽有不情愿但仍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随后还能嘻嘻哈哈为在我这边问东问西,像个没事儿人。从社会适应能力来说,他俩绝对没问题。但是从人格发展目标来看他俩还没有获得勤奋感。
下周我决定运用正面关注去夸夸这两个孩子,因为平时对他们两个批评总是多于表扬,这也许就是他们学习动力一直不足的原因。
我要夸夸他们两个面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仍能调整好状态,投入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中,这种调控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夸夸他俩强大的内心,面对误解,批评,指责虽心有不甘但也没有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同时我也得夸夸自己,在如此疲惫的一周里,情绪失控过后也能很快地进行反思,始终保持教育的敏感性。但我也得告诫自己:不要带着情绪说话,情绪失控时容易被情绪脑牵着鼻子走,而理智脑智商已为零,这时候容易做出愚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