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新论:用课程思维挖掘非教学时段管理的教育意义
一、非教学时段界定
非教学时段是相对于学科正课、自习等教学时段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非教学时段特指的是起床、就寝、课间、就餐(加餐)、课前饭后等学生有充分自由度时间。
二、挖掘非教学时段教育意义的初发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到学校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来生活,他们要在这里获得知识,寻找友谊,学会生活。"因此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伙伴也应成为教育的目标。同样帮助学生在集体外成长,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集体外成长空间也是学校职责所在。
当前学校对学生管理多为整齐划一、严密监控的"被规划、被控制、被成长。比如学习只有唯一有目标、有规定内容、限定时空的功利性的正式学习,缺少非正式学习;学生组织多为官方提倡的正式组织,不鼓励甚至打击学生自组织;非常关注正式集体对孩子成长作用,集体外成长成了一个盲区。
因此,学校请为孩子学习、成长打开如下三扇天窗:关注非正式学习、社会化学习;允许志同道合的自组织、小圈子存在;提供集体外成长个性化时空一一非教学时段自生长、自教育。
三、非教学时段管理的教育意义如何挖掘?
赋予管理教育的意义。要有课程思维来挖掘非教学时段管理的教育意义。
非教学时段管理的教育意义可定位如下目标:
1)生活、生存技能教育;
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3)文明礼仪教育;
4)交友、交往教育;
5)规则、规范教育;
6)助学、帮学、合学教育。
四、非教学时段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1)起床内务整理课程
对学生内勤尤其是东西摆放、叠被子规范要求,旨在让学生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高标准、做到极致的意识,要有团体生活规则意识;美在身边,美在小事,美改变心情;当然培养生活自理、养成良好习惯也是其目的之一,生活管理无小事,处处皆育人。
2)变加餐为餐育课程
在生活广场设置加餐点,食品、水果按校学生数盛放在箱子里面,无任何教师监管,让学生自己拿取,食用后把果皮放入拉极箱。
当然,在这之前,要做如下工作,一是设置电子监控,二是在加餐广场设置“文明加餐是一种美德!你面对的是一份现实的道德答卷,你诚实、优秀吗?"这些提醒标语,同时又提出发现或别人检举插队、多拿、乱扔果皮纸屑等加餐违规纪者,一周将去消加餐资格。另外,为了方便孩子将果皮放入拉极箱,广场有足够拉极箱,并且箱盖全部是打开的。
每天在校电子屏上醒目写上文明加餐己成功实施XX天。
效果:全校学生在沒有一各领导、教师监管下,学生主动排队,按规定拿取食品,拉极有序放入拉极箱。加餐活动成为了餐育课程!加餐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教育风景!